1、判断题 阅读有关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古代在经验技术的发展水平上远远超过西方,但为什么近代科学却首先在西方诞生,而中国反而远远落在西方后面呢?”这是英国学者李约瑟对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史研究中重点探讨的问题,在史学界被称为“李约瑟难题”。
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前期科学技术产生中西差异的原因。(4分)
参考答案::原因:①中国受腐朽的专制制度的束缚,而西方先进制度的确立,有利于科技发展;②中国推行闭关锁国政策,隔绝了中外文化交流,而西方相对开放,思想自由,便于广泛吸纳;③中国受固有的农耕经济的阻碍,而西方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大大增强了开发新能源与科技创新的驱动力;④中国长期实行科举制,重人文总结,轻自然探究,而西方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比较重视对自然科学的研究;⑤研究风格上,中国比较注重对生产经验和自然现象的简单总结,而西方比较重视严密论证和演绎推理。(每一点1分,答对其中四点可得4分。若仅从中国或西方一个角度答,答出四点可得3分;若答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大国心理,西方文化的海洋心态”、“环境气候”、“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只要言之成理,亦可得分。
本题解析:中西方在科学技术发面的差异体现在中西方的社会形态,社会意识,以及统治政策以及科学家的研究精神上。另外宗教,环境,设备,资金等因素也是造成差异的原因。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我国封建社会的赋税制度和征收标准由人丁到田亩,由实物到银两的变化,反映了
①封建专制渐趋衰落?②商品经济日益发展?③农民对国家的依附关系松弛④国家征收的土地税加重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是一道概括性、理论性很强的组合选择题。我国古代的征税标准由人丁到田亩的变化,使封建国家对农民的控制减弱,农民对国家的依附关系松弛;由实物到银两的变化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正确答案为C项。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967年10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外交季刊》上写道:“就长期观点而言,我们根本不能让中国永久排除在国际大家庭之外……在这个小小的地球上,不可能听任十亿人口愤怒地在孤立状态生活。”尼克松所说的中国境况得以改变始于(?)。
A.中美关系正常化
B.中日邦交正常化
C.新中国重返联合国
D.中国实行对外开放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由尼克松发表言论的时间可以推断材料中所述的“国际大家庭”应指联合国。1971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宣告新中国真正融入了国际大家庭,不再“愤怒地孤立状态生活” 。故选C。AB项发生在1972年,也无法体现出融入国际大家庭的情况;D项在1978年后。
点评:新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取得了一些列的外交的突破:1971年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中国同美国关系正常化,1979年建立了外交关系;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等。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中国共产党能够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最主要的原因是
A.工人运动遭受挫折
B.党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党正确分析了国情
D.共产国际的支持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中共制定民主革命纲领的原因,主要是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共成立后,针对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革命实际相结合,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20世纪70年代,在中国大地上曾流行这样的口号:“谁敢反对毛主席,就砸烂谁的狗头!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脚,让他永世不得翻身。”该口号不能反映当时
A.个人崇拜盛行
B.强调阶级斗争
C.社会秩序混乱
D.执法公正严明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题干反映的是发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文化大革命”。A、B、C三项都符合“文革”时期的史实,只有D项不符。
点评:关于“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命题主要集中在:(1)再认再现“文化大革命”对其民主法制的践踏的史实或对相关历史材料作出正确解读;(2)从“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中吸取历史教训。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