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胡锦涛主席的“和谐世界”理论既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扬,也是对新中国建立以来外交工作的经验总结:以下外交政策和方针有利于建设和谐世界的是
①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②“求同存异”方针③“一边倒”④不结盟政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中国于2001年底正式加入世贸组织。2003年11月,世贸组织总干事接受采访时说:“中国正从世界第五大贸易国转变为第四位,很可能会上升到第三位。我刚刚得知中国的进口总额已居世界第三位,仅在美国、德国之后。”对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中国加入世贸,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B.中国加入世贸,顺应了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
C.中国经济实力迅速增强,已经成为发达国家
D.经济全球化是发展中国家加速发展的机遇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C项中国“已经成为发达国家”表述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下面是《大公报》的一则征婚广告:“一要天足,二要通晓中西学术门径,聘娶礼仪悉照文明通例……”此则广告在中国最早可能出现在
A.19世纪中期
B.20世纪初期
C.20世纪中期
D.20世纪后期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题中“大公报” “征婚公告”“通晓中西学术”等字眼可判断出这是在戊戌变法(1898)以后的事,发生在20世纪初,因为此时中国大量的接收来到西方的思想 观念 习俗。如提倡婚姻的自由。而C项20世纪中期则不可能,因为此时的中国人还是回到了相对保守的时代,不可能上报征婚。D项20世纪后期 虽然有少数,担不是最早,可排除。故选B。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如图是1968年发行的一枚邮票,当时邮电部通知:“决定破例在贴用邮件时,不予盖销。另在邮件封面上空白处加盖收寄日期”。对此解析正确的是

A.反映了青年毛泽东求学经历
B.讴歌了抗日战争的峥嵘岁月
C.描绘了解放战争的壮阔场面
D.折射了文革时期的狂热情结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毛泽东去安源发生于1921—1922年,故排除与此时间不符的A、B、C三项。该枚邮票发行于文革初期(1968年),不予在邮票上盖销,反映了当时人们不允许玷污毛泽东的个人崇拜之情。故本题应选D项。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试比较17、18世纪法、俄、普、奥四国改革的相同点。
参考答案:(1)背景:都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2分)
(2)目的:都是为了富国强兵,巩固封建统治。(2分)
(3)方式:都是封建君主自上而下的内部改革。(2分)
(4)内容:都是加强中央集权,推行重商主义,发展经济。(3分)
(5)结果:都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国家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本国的社会进步;但改革未能触动封建制度。(4分)
(6)性质:都是封建性质的改革。(2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横向比较能力。注意要从背景、目的、方式、内容和结果等方面比较。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