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974年,出任欧洲共同体执行主席的联邦德国外长谢尔说:“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机构和自己前途的每一张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由此可以看出欧共体成立的最初动因是
A.加强内部联合抗衡苏联
B.摆脱唯美国马首是瞻的局面
C.削弱美国的霸权地位
D.迫使美国改变对欧政策
2、判断题 (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1958年的8月23日傍晚,金门岛上正在举行宴会。忽然,海峡对岸数百门大炮万弹齐发,一时间岛上一片火海……从此以后,两岸炮战不断。数月后,大陆宣布:单日打炮,双日不打炮。再后来,双方只将炮弹打在无人的滩头上,成为象征意义上的“炮战”。到1961年12月改为只打宣传弹,直至1979年元旦,徐向前发表声明,停止炮击,两岸炮战正式结束。
(1)据材料1归纳台海两岸关系的变化趋势。(2分)
材料2:从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台湾同胞来大陆探亲、访友、观光或者来做生意和进行学术文化交流活动的已有近800万人次,其中1995年达133万人次,占台湾出境人数的1/3。大陆去台湾探亲和进行学术文化交流人员也有7000多人次。
(2)根据材料2归纳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两岸关系进展的主要表现。(2分)并分析其原因。(2分)
材料3:在8·23金门炮战50周年之际,传来了建设金(门)厦(门)跨海大桥的消息。金门与厦门只有一海之隔,相距17海里,“小三通”客船只要40分钟航程左右就可抵达。台方提出的方案是和大陆共同合作,从厦门大嶝岛或是小嶝岛建立跨海大桥直通金门。当地不少民众认为,大桥一旦兴建,可以带动双方交流,那时金门就不是孤岛,不但减少战争发生可能,还可解决金门水电问题,金门就可建设成为“厦门的后花园”。
(3)举例说明中国人民捍卫台湾主权的史实。(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两岸关系发展的主要障碍。(2分)
(4)对比材料1、3,回答金门在两岸关系中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意义何在?(2分)
3、判断题 时势造英雄,英雄影响时势。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中,有无数杰出人物,以其思想和行动影响着历史发展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论语》
材料二?始皇刚毅戾深,乐以刑杀为威,专任狱吏而亲幸之,海内愁困无聊。
——陈登原《国史旧闻》
至于始皇,遂并天下……收泰半之赋,发闾左之戍。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足衣服。竭天下之资财以奉其政,犹未足以澹其欲也。
——《汉书·食货志》
于是使御史案问诸生(儒生),诸生传相告引(互相揭发)。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成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唐太宗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由是二十年间,风俗简朴,衣无锦绣,财帛富饶,无饥寒之弊。
——《贞观政要》
材料四?是岁(贞观4年)断死刑二十九人,几致刑措(民不犯法,刑无作用),东至于海,南至于岭(岭南),皆外户不闭……
——《旧唐书·卷三太宗本纪》
(唐太宗说)自古皆责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资治通鉴》卷198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政治主张。(2分)
(2)据材料二,概括秦朝迅速灭亡的主要原因及其具体表现。(5分)
(3)概括材料三中唐太宗的治国思想,指出这一思想和材料一的联系。(4分)
(4)据材料三、四,归纳唐太宗的主要政绩
(3分)
(5)根据上述材料所反映的相关史实,简述材料一孔子政治主张的积极意义。(6分)
4、判断题 北洋军阀政权建立的标志是(?)
A.临时政府正式迁往北京
B.袁世凯改内阁制为总统制
C.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
D.袁世凯下令解散国会
5、判断题 1957年陈云作了题为《建设规模要和国力相适应》的讲话。他说:“建设规模大小必须和国家财力物力相适应。适应和不适应,这是经济稳定或不稳定的界限……当然如果保守了,妨碍了建设应有的速度也不好,但是,纠正保守比纠正冒进要容易些。”围绕这一观点,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
A.体现中共八大会议精神
B.反映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C.总结了“一五计划”的经验
D.在以后的实践中得到很好的贯彻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