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康有为提出“断发易服”时说:“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中国宽衣博带,长裙雅步而施万国 竞争之世……诚非所宜。” 在此,康有为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是 ?
A.进行政治变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B.进行经济变革,大力发展机器生产
C.变革社会风俗,使中国与世界文明融合
D.要求政府“断发易服”,采用汉人装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从题中材料可知,康有为认为:中国的男性长辫与机器推广(先进生产力)不相容;中国的宽衣博带、长裙雅步等风俗与万国竞争的现实世界不相容。所以,变革服饰等社会风俗是为了“趋于尚同”,即使中国与世界近代文明(资本主义文明)相融合。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新中国建国之初,为加强财经管理,中央人民政府决定重点解决
A.对民族资本赎买问题
B.工商业的合理调整问题
C.机关企业干部贪污和浪费问题
D.中央财政收支脱节问题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孔子曾周游列国10多年,但倍受冷落、狼狈不堪,你认为造成上述情况的最重要的原因是(?)
A.孔子地位低下
B.孔子主张不能满足当时统治者需要
C.受其它学派打击
D.其思想有较大的消极性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说明了孔子在周游列国时倍受冷落、狼狈不堪的遭遇,其主要原因是儒家学说不符合当时列国争霸的需要,他的仁爱学说与当时各国君主试图争霸的意图背道而驰,所以不被各国君主采纳,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说法错误,C D两项不是主要原因。
点评:材料说明了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前所遭遇的尴尬,从中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一种思想能否成为正统思想关键在于其能否迎合统治者统治的需要而不在于其本身有多么正确。这一结论也可以从法家和道家学说主体地位的变迁中得到说明,其实儒家说明,法家学说和道家学派就其主张而言都有去合理性,他们也有相互吸收和融合的地方存在。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史记·商君列传》载太史公曰:“商(鞅)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卬,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对此评价不正确的是
A.从个人品行的视角评价,有失偏颇
B.以主观情感评价,忽视对实效考察
C.从生平实绩评价,基本上符合史实
D.立足于道德评价,有明显的主观性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依据材料中的“商(鞅)君,其天资刻薄人也。”、“…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由此可以看出材料从个人品行、道德的角度对商鞅进行了评价。故A、B、D三项说法正确;C项说法与材料不符。故选C。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建国以来,我国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国家陷人崩溃边缘是在( )?
A.反右派斗争扩大化时
B.三年经济困难时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文革”结束后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前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考查“文革”十年对我国民主政治制度的践踏和对国家经济的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