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950年春夏之际,全国的市场萧条,私营工商业经营困难,部分工商业关闭,造成新的失业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A.长期战争使经济处于总崩溃的状况
B.“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
C.政府向私营工商业发起的“四路进兵”
D.政府对工商业进行合理调整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艺术创作反映了时代特征,下图可以直接用于研究的主题是

A.三大改造和 “一五计划”
B.中国经济建设历程中的“左”倾思想
C.“文化大革命”的历史
D.邓小平全面整顿思想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总路线”,“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被称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三面红旗”,但其实并非真能引领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进步,反而给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带来了巨大灾难,是中国经济建设历程中的“左”倾思想的表现,答案选B,A C D三项与上述史实不符。
点评:高考对中共在革命和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所走过的曲折历程等内容的考查近几年来有所增加,其目的是通过反面经验教训的总结来为当今的和谐社会建设和科学发展提供借鉴和指导,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仔细体会此点。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汉武帝问策贤良,董仲舒对曰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一《汉书·董仲舒传》
A.指出了汉武帝弱点
B.违背了汉武帝初衷
C.触犯了汉武帝忌讳
D.迎合了汉武帝意愿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董仲舒的解答实质上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而此时的儒学经过董仲舒的发展,提出了“大一统”和“天人感应”的思想,恰好迎合了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提供理论根据的需要。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秦始皇既并天下,分为三十六郡。郡置材官(地方预备兵兵种),聚天下兵器于成阳,铸为钟镣,罢为角抵(摔跤).是时北筑长城四十余万,南戍五岭五十余万,骊山、阿房之役各七十余万,兵不足用而后发谪矣。其后里门之左,一切发之,而胜、广起。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兵考一》
材料二?华盛顿领导美国独立战争取得了胜利,使北美十三个殖民地真正成为独立的州,并联合起来建立了一个新国家;取消了英王直辖殖民地和业主殖民地的政府形式,实行了民主的、科学的资产阶级共和制;……但是美国独立战争作为一次资产阶级革命是不彻底的,革命没有解决土地问题和奴隶制问题;没有根本改变殖民时期的选举权情况。
——张友伦《美国通史》第二卷
材料三? 1912年1月1日,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随后在短短的时间内,孙中山制定了很多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法令.面对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袁世凯故意制造事端,逼迫革命派让步.帝国主义列强为了各自的利益公开出面支持袁世凯,对革命派进行恫吓。在帝国主义的威胁下,多数革命党人屈服了,随后,南北双方达成协议:革命党人同意让出政府,袁世凯则同意宣布赞成“共和”,并且逼迫清帝退位。2月12日,清帝退位。第二天,袁世凯声明赞同“共和”,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
——朱育和等著《辛亥革命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明秦始皇的功过。(2分)
(2)材料二中“民主的、科学的”具体含义是什么?(2分)“没有根本改变殖民时期的选举权情况”指的是什么?(1分)
(3)材料三中孙中山“制定了很多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法令”,其中最重要的是什么?(1分);据材料三概括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2分)
(4)上述材料中三位伟大人物对本国历史发展的共同功绩是什么?(1分)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应如何评价历史人物。(1分)
参考答案:(1)功:统一中国,实行郡县制。(1分)
过:实行暴政(兵役、徭役繁重),导致农民起义(1分)
(2)含义:选举(1分)和分权制衡原则(或三权分立,1分)。
指:实行种族歧视(黑人、印第安人不具有同等选举权)。(1分)
(3)最重要的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分)
原因:以袁世凯为核心的封建反动势力的进攻:帝国主义的干涉;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任答2点,每点1分,共2分)
(4)共同功绩:创立一个顺应历史潮流的新政权。(1分)?
评价:一分为二地评价历史人物。(1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发展中国家经常处于劣势和被动的地位,其原因是
①经济底子薄②科学技术水平低
③生产设备落后④生产成本高⑤资源缺乏
[? ]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⑤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