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试题《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六)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贾谊。治安策》载:“欲天下之治安,莫若建诸侯而少其力,少力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贾谊这一主张主要因为 ( )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春秋左传》描述古代政治制度时说:“王后无嫡,则择立长;……王不立爱,公卿无私,古之制也。”这里 “古之制”是指 (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推恩令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7分)
材料一 夫其卓绝在上不与士民等夷者,独天子一人耳。天子以秉政劳民贵……尝试计之,人主独贵者,政亦独制。
——章炳麟
材料二 他(秦始皇)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第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他还解除了他自己军队之外的所有士兵的武装……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政府规定州郡直属中央,在州郡之下设置通判,有权向朝廷直接奏报,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后来,又把全国州郡分为十五路,陆续在各路设转运使、提点刑狱、安抚使(管军事)、提单常平(管常平仓救济、农田水利等)等四司,统称“监司”,也都由文臣担任,安抚使除外。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四 (元)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采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夫外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
——《经世大典叙录·官制》
(1)材料一中的“不与士民等夷者”体现的是哪一观念?这里的“独制”什么时候确立?(2分)
(2)材料二中所说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具体说明该制度与西周的地方行政制度相比的进步性。(5分)
(3)材料三中的地方官制有何显著特点?(3分)该设置起到了怎样的积极作用?(2分)
(4)材料四表明,元初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有何意义?(5分)
参考答案:
(1)观念:封建等级观念。(1分)秦朝时确立。(1分)
(2)郡县制。(2分)进步性:以地域关系取代血缘关系;中央政府(皇帝)掌握地方人事任免权;军权收归中央;地方服从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任答3点得3分)
(3)特点:任用文臣担任地方官;加强对地方官吏的监察;分散官吏的职权。(3分)
意义: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促进宋代经济文化的发展。(2分)
(4)行省制度。(1分)意义:①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②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4分)
本题解析:(1)依据材料中“不与士民等夷者,独天子一人耳”,可以体现出封建等级观念;依据所学知识,“独制”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确立于秦朝。
(2)根据材料中“秦始皇将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解除了他自己军队之外的所有士兵的武装”;由此可以判断秦实行的是郡县制;第二小问结合材料可以总结出其进步性:行政地域取代血缘关系,官员由皇帝任命,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军权收归中央;结合所学知识,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
(3)依据材料中“州郡之下设置通判,有权向朝廷直接奏报”,可以得出中央加强对地方官吏的监察;“陆续在各路设…四司,统称“监司”,可以得出中央分散地方官吏的职权;“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统称“监司”,也都由文臣担任”,可以得出用文臣出任地方官。
(4)根据材料中“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可以得出元初地方推行行省制;根据所学知识,行省制有利于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管理,有利于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皇帝制度、郡县制;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监察与谏议、行省制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观察以下两图,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 )
①周王和诸侯的关系是君臣关系 ②周王和同姓诸侯是大宗和小宗的关系
③周王和诸侯的关系是等级从属关系 ④周王对各诸侯国拥有绝对的统治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了西周时期的两大政治制度——宗法制和分封制,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因此周王对各诸侯国拥有绝对的统治权说法错误,排除④项,故选A。在西周,周王和诸侯的关系是君臣关系,周王和同姓诸侯是大宗和小宗的关系,周王和诸侯的关系是等级从属关系,因此①②③正确,故选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知识点《第一个社会主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