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历史高频试题、高中历史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古代史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手工业的发展 商业的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 主要经济政策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宋明理学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科技成就 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文学成就 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古希腊的民主政治 罗马法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智者学派 苏格拉底
近代史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启蒙运动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 西欧列强的殖民扩张 两次工业革命 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法国共和制的确立 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共产党宣言》 巴黎公社 近代科学技术 经典力学 生物进化论 改良蒸汽机 电气技术的应用 19世纪的世界文学艺术 文学的主要成就 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 两次鸦片战争 太平天国运动 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 辛亥革命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国共政权的对峙 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洋务派近代工业的创办及其影响 民国初期和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 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业 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新思想的萌发 维新思想 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三民主义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和交通通讯的变化
现代史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俄国十月革命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模式” 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罗斯福新政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与影响 现代科学技术 相对论与量子论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文学的主要成就 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 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文化大革命” 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经济体制改革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初期的对外关系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重要外交活动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大众传媒的发展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孙中山三民主义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教育事业的发展
选修部分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梭伦改革 商鞅变法 北魏孝文帝改革 王安石变法 欧洲的宗教改革 穆罕默德 阿里改革 俄国农奴制改革 明治维新 戊戌变法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专制理论与民主思想 洛克 卢梭 英国国会与国王的殊死搏斗 大抗议书 内战 民主政治的重要文献 《独立宣言》 《人权宣言》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构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政治框架 法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 法国大革命 19世纪法国政体的变迁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的民主思想 辛亥革命前后反对专制的斗争 人民群众要求民主的斗争 宪章运动 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 抗日战争胜利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 凡尔赛体系的构建 华盛顿体系的构建 非战公约 国际联盟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 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的高涨 七八十年代美苏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 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 中东战争 印巴战争与两伊战争 海湾战争 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 历史杰出人物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秦始皇 唐太宗 康熙帝 东西方的先哲 孔子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 克伦威尔 华盛顿 拿破仑 “亚洲觉醒”的先驱 孙中山 甘地 凯末尔 无产阶级革命家 马克思、恩格斯 列宁 毛泽东、邓小平 杰出的科学家 李时珍、詹天佑、李四光 牛顿、爱因斯坦 探索历史的奥秘 历史与历史的重现 人类起源之谜 三星堆遗址 玛雅文明的发现 玛雅文明的历史 二里头遗址的发掘 世界文化遗产 世界文化遗产的由来 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遗产 古代埃及文明的历史遗产 金字塔和拉美西斯二世遗迹 古代希腊、罗马的历史遗迹 罗马的古建筑遗址群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 佛罗伦萨 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代表 秦始皇陵兵马俑 万里长城 北京明清故宫、颐和园和皇家陵寝 山西平遥古城与安徽古村落 昆曲 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遗产 塞内加尔的戈雷岛 奥斯威辛集中营 其他

高考历史答题技巧《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答题技巧(2019年最新版)(二)
2019-07-11 09:27:27 【

1、判断题  《汉书·游侠传》记载:“魏有信陵,赵有平原,齐有孟尝,楚有春申,皆借王公之势,竟为游侠,鸡鸣狗盗,无不宾礼。”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汉代王国问题严重威胁中央集权
B.新兴地主阶级重视搜罗各种人才为己所用
C.没落奴隶主贵族亲小人,远贤臣,生活腐朽
D.魏、赵、齐、楚四国是战国时期恐怖黑恶势力的策源地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原来社会地位较低的士,在社会生活中活跃起来,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新兴地主阶级重视搜罗各种人才为己所用。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4、15世纪,我国传入欧洲的重大发明,对其冶金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的是
A.火药
B.罗盘针
C.印刷术
D.造纸术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注意理解中国四大发明对欧洲由封建制时代走向资本主义时代各自所起的作用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民国初期民族火柴业的一组商标中你能得到信息有

①辛亥革命推动了民国初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②中华民国政府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③中国摆脱了外来经济控制?④实业救国成为当时的社会潮流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联系史实分析,①辛亥革命推动了民国初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④实业救国成为当时的社会潮流,都可以从商标中看出;②中华民国政府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③中国摆脱了外来经济控制,从材料中看不出来,且不符合史实,此时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此题应选D项。
点评:民族资本主义短暂的春天(1912~1919年)原因:
(1)辛亥革命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中华民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
(2)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企业的热情。
(3)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尤其是1915年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有力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4)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主要原因)
(5)“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982年发行的我国宪法大全套,是新中国邮票的精品之一。其中该宪法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下列表述中正确的选项是(?)
A.它强调保护公民财产以及人身权利
B.村民自治制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C.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
D.我国公民的法制意识明显增强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材料体现的是宪法的规定,根据其中的内容看出应该体现的是关于公民的财产和人身方面的,故选A,BD与题目无关,故排除;C的范围过于宽泛,与题干材料不能一一对应,故排除。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从今以后,任凭他那一种异族,野蛮咧,文明咧,日本咧,欧美咧,独占咧,共管咧,若再要来打那统治中国的坏主意,可断断乎做不到了。任凭什么人,尧舜咧,桀纣咧,刘邦、李世民、朱元璋咧,王莽、朱温、袁世凯咧,若再要想做中国皇帝,可是海枯石烂不会有这回事了。这回革命,就像经过商周之间的革命,不会退回到部落酋长的世界,就像经过秦汉之间的革命,不会退回到贵族阶级的世界,所以从历史上看来,是有空前绝后的大意义,和那红脸打倒黑脸的把戏,性质完全不同。
——梁启超《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
(1)梁启超这篇文章写于哪一年?据材料概括辛亥革命“空前绝后的大意义”。(8分)
(2)“红脸打倒黑脸的把戏”和辛亥革命在性质上有何不同?简要分析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不会退回”的主要原因。(7分)


参考答案:(1)年份:1921年。(2分,若答“民国十年”给1分。)
意义:粉碎列强统治中国的企图;结束君主专制制度;激发民族民主意识,推动社会进步。(6分)
(2)“红脸打倒黑脸的把戏”:争权夺利的斗争(改朝换代);(2分)
辛亥革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分)
原因: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4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辛亥革命,(1)根据材料的出处“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可以计算得出是在1921年,然后答出辛亥革命的意义,“要来打那统治中国的坏主意,可断断乎做不到了”是指粉碎列强统治中国的企图;“ 若再要想做中国皇帝,可是海枯石烂不会有这回事了”即结束君主专制制度;在历史上是推进历史发展进步的。(2)本问考查的是材料的理解能力,“红脸打倒黑脸的把戏”指的是朝代的更替,然后答出辛亥革命的性质和1912年以后的社会现实,涉及的政治和经济思想的发展变化原因,本题有一定的难度,要求学生的理解和概况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历史试题《古代中国的政治制..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