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直接引发1929-1993年美国经济危机的是
A.华尔街股票市场崩溃
B.大批银行倒闭
C.农产品价格下跌
D.失业人数激增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1929年美国纽约华尔街股票市场崩溃,由此引发了1929-1993年美国经济危机,也是席卷世界性的经济大危机,所以答案选A,B C D三项均是经济大危机爆发时带来的严重危害的表现,这场危机也是罗斯福新政的直接背景。
点评: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一次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这次危机对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带来空前的灾难,但与此同时也将资本主义社会引向了另个一更高的发展阶段。高考对其的考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爆发的社会背景及其表现;②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的特点及影响;③传统“自由放任”政策失败的原因及影响。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二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这一政策的理论创立者是
A.亚当 斯密
B.凯恩斯
C.罗斯福
D.列宁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项主张自由贸易,自由经营,反对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是自由主义的倡导者。因此A项错误;B项主张国家干预经济,扩大支出,扩大消费,是这一理论的创立者,故选B;C项是干预经济理论的实践者;D项创立的是社会主义国家。
点评:在经济危机面前,经济学家凯恩斯主张扩大消费,通过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恢复经济。这一理论和罗斯福新政不谋而合,在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大都通过扩大政府财政开支的作用来调节生产。在70年代,凯恩斯主义退出主流经济思想。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有人以“从摇篮到坟墓的全面照顾”来形容1948年以来的英国国民。这主要是突出英国是一个福利国家。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确立并完善了社会福利制度。以下对“福利国家”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
A、缓解社会矛盾,改善了低收入阶层的生活
B、扩大了社会消费,提高了人们工作积极性
C、财政支出扩大,造成财政赤字
D、其实质是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933年3月,罗斯福发表就职演说:“叹交换手段难逃长河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败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储蓄毁于一旦。”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美国
[? ]
A.经济危机来势猛烈
B.经济危机范围广,破坏性强
C.经济危机给人们带来深重灾难
D.经济危机持续时间长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图片是历史的印象,能记载各个时期人的企望。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图1?图2
(1)材料一两图记录了20世纪30年代美国社会的部分景象。图1反映了当时美国社会的什么重大问题?(1分);图2表明,美国妇女满意政府为其提供社会保险。新政的这一举措有何影响?(2分)

图3?图4
材料二
(2)导致材料二中苏联社会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由此最终导致了什么结果?(1分)
材料三:

图5?图6
(3)上述图文记录了当代中国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观察图5,这位老农真挚的笑容的原因是什么?(2分)对图6和全国妇联的调查,你是怎样看的?(2分)
参考答案:
(1)重大问题:经济危机造成大批工人失业。(1分)
影响:新政的这一举措对缓解美国经济危机和稳定社会秩序起到促进作用;二战后为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借鉴推广,并由之发展成为福利国家。(2分)(1点1分,言之成理给分)
(2)社会问题:斯大林模式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发展不平衡(农业、轻工业发展滞后,急需生活用品短缺)。(2分)
结果:苏联解体。(1分)
(3)①重大变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全国农业的大发展。(2分)?
②看法:民工潮是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推进的过程中出现的;大批农民进城务工,促进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有利于缩小城乡差别和加速城市化的进程;贾宁利事例,既反映了农民工为融入城市生活的艰苦努力和追求美好生活的善良愿望,也暴露出当今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社会问题,应正视和解决。(2分)(1点1分,言之成理给分)
本题解析:
(1)注意图一时间信息“1932年”,文字信息“我要工作”; 图二时间信息“1937年”,文字信息“社会保险卡”,因此图一反映了经济危机造成大批工人失业,图二反映了罗斯福新政提供社会保障。
(2)材料二反映了苏联人民生活水平没有显著提高,生活用品短缺,人们在商店排起长队,联系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分析。
(3)结合所学知识,图5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得到发展,联系农村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图6反映农民涌入城市,形成民工潮,再结合材料分析民工潮是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推进的过程中出现的,促进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有利于缩小城乡差别和加速城市化的进程;但是也暴露出当今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社会问题,应正视和解决。
点评:解答历史材料题,注意总体把握材料,宜粗不宜细,这通常是我们利用材料的第一步阅读。总体浏览所有的材料段落,对考察的知识面有个大致的了解,先不要急于细读;在初步理解题目要求的情况下去细读材料。一般情况下是第一个问题针对材料一,第二个问题针对材料二,或者是比较材料一或者二、三之间的观点区别等等,这样我们就可以有的放矢的去针对性的阅读。这个时候,我们一方面首先要注意材料的出处、作者、年代等相关信息,一方面也要注意对材料的整体把握。这都是我们解答问题的重要参考。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