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中国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反映出
A.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B.中共坚持城市斗争道路
C.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
D.中国工人阶级的局限性导致运动失败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在中共领导下,出现了中国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这一时期党的工作中心是在城市,领导城市工人运动,所以选择B,A与史实不符,“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以城市工作为中心是不成熟的表现,所以C错误。D项自身表述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发生在西线上的重要战役有(?)
①马恩河战役 ②凡尔登战役 ③索姆河战役④色当战役
A.①②
B.①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回顾已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在作为主要战线的西线,英法联军同德军进行了殊死较量,一战期间第一次大规模战役和规模最大的战役都发生在西线,他们分别是导致德军“施里芬计划”破产的马恩河战役和人类历史上首次使用坦克的索姆河战役;1916年2月到7月德军在西线发动了凡尔登战役,并首次使用毒气弹,结果德军计划又告破产,此后,德奥每况愈下。因此①②③符合题意,故选B。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的标志是
A.北非战事结束
B.英美盟军西西里岛登陆
C.墨索里尼垮台
D.意大利投降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干,要求选择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的标志,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应该指的是这个集团里面的某些国家开始投降了,联系教材史实,北非战事结束和英美盟军西西里岛登陆都是二战后期盟军的重大军事胜利,促进了法西斯轴心国集团的失败,西西里岛登陆后,攻入意大利本土,1943年7月,墨索里尼政府垮台,1943年9月,意大利投降,这标志着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C、D两项比较,应该以国家的投降为标志,答案为D。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A、B两项容易排出,C、D两项很难区分,这时候要联系题干,同时比较两个选项,政府垮台不等于国家投降,只有国家投降才能说这个国家集团开始瓦解。
本题难度:困难
4、判断题 材料一?虽然第一次世界大战本质上是一场发生在欧洲的战争,但是它在许多难以预料的方面改变了中国的命运。早在1915年,"以工代兵"计划就已经在酝酿,……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有大量华工在欧洲与协约国并肩战斗。……在此意义上,正是这些目不识丁的农民成为中国致力于创建新的国家认同的前驱。他们的血汗、牺牲和生命为中国外交官在巴黎和会上争取国际承认、为中国登上世界舞台和实现国际化提供了重要的凭借。 中国最终正式参战时,自然怀有许多参战目标:短期目标是获得协约国的财政援助、收复山东主权以及德奥利益范围;长期目标就是中国要跻身世界强国 之列。尽管参战所得没有完全达到中国领导人最初的参战期望,但是中国至少能够出席战后和平会议,从而使中国的命运引起世界的关注,并且在战后和平会议上参与世界新秩序的创建……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1919年的中国与1914年的中国有着天壤之别,其不同之处体现在社会、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等方面。
--徐国琦《中国与大战:寻求新的国家认同和国际化》
材料二 以下为有关中国参战"以工代兵"的相关资料
1918年《晨报》的一篇文章所言,“大战即终,十九世纪文明告一段落,而二十世纪文明方从兹发展。换言之,即世界由旧时代而移入新时代。”“故我国民果欲为适应时势之国民,第一须求得有方针之教育,第二须其方针无背于世界之新潮,否则惟有自归淘汰而已。此则吾人所应大觉悟者也”。
1917年8月,中国正式向德奥宣战。中国甫一宣战,即宣布中国同德奥两国所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随之废除,并收复德奥在中国的租界,终止支付德奥庚子赔款。更重要的是,德奥在中国的治外法权也被中国一概取消。
蔡元培写道,“中国有幸吸收欧洲文明。在欧华人就是中国学习西方文明的前驱。”
1919年1月,李石曾和吴稚晖成立了留法勤工俭学会,该会帮助了许多中国未来的领导人到欧洲勤工俭学.
李大钊宣称,“今后的世界,变成劳工的世界”,一战的胜利,“是庶民的胜利,是劳工主义的胜利” 根据李永昌先生的研究,一战后风靡国人的两大口号“公理战胜强权”和“劳工神圣”实乃源于中国参战及派出华工。
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指出一战“以工代兵”的华工对近代中国的积极影响(12分)
(2)根据上述材料评述中国参加一战的影响.(8分)
参考答案:39.(1)中国对一战的反应及包括“以工代兵”在内的一系列重大政策是其奉行国际化的开端。一战华工为中国融入国际社会甚至参与重建西方文明扮演了使者的角色。一战华工因此成为学习西方文明的先行军。是赴法勤工俭学运动的楷模。让中国社会认识到劳工的力量的同时促进了近代中国思想的进一步解放。(每点3分,回答任意4点即可得12分,其它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2)中国领导者慎重地利用时势主动地参战。 中国通过参战得以挽回部分国家主权,并废除德奥庚子赔款,从而部分地洗刷掉中华民族的耻辱。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旧的不平等条约体系; 中国在近代史上首次表达了要求平等加入国际社会的愿望。虽然没能全部实现目标,这一寻求新的国家认同和国际化的行动促进了中国的复兴。(每点2分,其它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本题解析:(1)结合材料中“正是这些目不识丁的农民成为中国致力于创建新的国家认同的前驱”,“他们的血汗、牺牲和生命为中国外交官在巴黎和会上争取国际承认、为中国登上世界舞台和实现国际化提供了重要的凭借。”“但是中国至少能够出席战后和平会议,从而使中国的命运引起世界的关注,并且在战后和平会议上参与世界新秩序的创建”等语得出答案:1.中国对一战的反应及包括“以工代兵”在内的一系列重大政策是其奉行国际化的开端。2.一战华工为中国融入国际社会甚至参与重建西方文明扮演了使者的角色。
由“中国有幸吸收欧洲文明。在欧华人就是中国学习西方文明的前驱。”得出答案3. 一战华工因此成为学习西方文明的先行军。
由材料“李石曾和吴稚晖成立了留法勤工俭学会,该会帮助了许多中国未来的领导人到欧洲勤工俭学.”得出答案4.是赴法勤工俭学运动的楷模。
由“今后的世界,变成劳工的世界”,一战的胜利,“是庶民的胜利,是劳工主义的胜利” 根据李永昌先生的研究,一战后风靡国人的两大口号“公理战胜强权”和“劳工神圣”实乃源于中国参战及派出华工。得出答案5. 让中国社会认识到劳工的力量的同时促进了近代中国思想的进一步解放。
(2)由材料中“短期目标是获得协约国的财政援助、收复山东主权以及德奥利益范围;长期目标就是中国要跻身世界强国之列。” “更重要的是,德奥在中国的治外法权也被中国一概取消”得出答案:中国领导者慎重地利用时势主动地参战。 中国通过参战得以挽回部分国家主权,并废除德奥庚子赔款,从而部分地洗刷掉中华民族的耻辱。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旧的不平等条约体系;
由材料中“但是中国至少能够出席战后和平会议,从而使中国的命运引起世界的关注,并且在战后和平会议上参与世界新秩序的创建…”得出中国在近代史上首次表达了要求平等加入国际社会的愿望。虽然没能全部实现目标,这一寻求新的国家认同和国际化的行动促进了中国的复兴。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1933-1935年,德国对外政策的主要任务是
A.侵占邻国领土
B.公开与日本结盟
C.大力扩充军备
D.疯狂屠杀犹太人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A.侵占邻国领土始于1938年吞并奥地利;B.公开与日本结盟始于1936年德日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D不是主要任务;C符合题意,1933年1月,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法西斯独裁统治在德国开始建立。德国走上了对内实行恐怖统治,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了。
考点:德国法西斯建立
点评:为了对外扩张的需要,纳粹党要先在国内确立自己的法西斯统治。在军事上,公开撕毁《凡尔赛和约》,大力扩充军备。1933年,德国退出国联;1935年,德国宣布实行普遍兵役制;1936年,德军开入莱茵非军事区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