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37分)
材料一:嘉庆《大清会典》规定,“凡荒政十有二,……三曰救荒;四曰发赈;五曰减粜;六曰出贷;七曰蠲(免除)赋;八曰缓征;九曰通商;十曰劝输;十一曰兴土筑; 十二曰集流亡”。
嘉庆《大清会典》规定:“凡地方有灾者,必速以闻”。又据《清朝文献通考》规定:州县官逾期一个月内报灾罚俸六个月,一个月外降一级,二个月外降二级,三个月外革职。
清朝建立了较汉唐以来更为健全的仓储制度——常平仓、社仓和义仓以积谷备灾。
----- 嘉庆《大清会典》
材料二:朝廷上下官员喜好诌媚腐化,庸俗无为,置国计民生于不顾,……河防松弛,水利失修,河道梗阻,诸河频频漫口决口,堵而复决。“防弊之法有尽,而舞弊之乃无穷”,修河官员穷尽贪污之能,承办人口偷工减料。乾嘉时水灾骤增,每年平均达100余州县,到道光朝一跃为177州县。
材料三:我坚持认为自己有责任号召本国的商业进行调整和建设,以此来阻止商业体系的瓦解,尽管这史无前例……在商业中,我们主要考虑了维持工资率,分配就业和加速大规模建设。政府扩大了公共建设,为农业提供了信贷,同时又限制了移民……显然,我们现在的经验为我们在将来制定更大的计划提供了基础。
----- 1929年11月胡佛对美国银行家的演说
材料四:经过20世纪经济危机和世界大战的双重打击,阶级矛盾空前激化,英帝国也日落西山。庞大的失业队伍是对英国统治秩序的严重威胁,如果不解决民众迫切要求的充分就业
和社会保障,政治上的动荡和经济上的萧条也许还会重现。二战期间,英国应战争所需,极大地加强了调配国内各项资源的能力,政府就动用国家力量对食品、药品、煤气等战时物品进行平均分配,这使得英国在经历了30年代大萧条以后,在战争期间奇迹般地重新恢复了充分就业,使一向信奉自由放任的英国民众对国家计划的高效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英国是凯恩斯主义的故乡,凯恩斯在30年代已经从挽救资本主义制度的实用主义出发,论证政府对经济进行大规模干预和通过累进税制把富人的一部分财富转移给穷人的必要性;而1942年《贝弗里奇报告》更是增加了民众对战后建设福利国家的祈盼,奠定了战后西欧建立福利国家的舆论基础……战后的三十年是英国的繁荣时期,也是工会力量比较强大的时期,此间工人罢工活动日益频繁,罢工斗争使得工人实际工资持续增长,而且使工资福利构成和各种劳动保护条例以协议和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从国家政治环境来看,二战后逐渐形成了以美国和前苏联为首的两大阵营之间的冷战,信奉马克思主义、为工人阶级谋幸福的东欧国家的存在给西欧国家造成了一定了压力,西欧国家通过增加福利以安定国内劳动者队伍,保持社会稳定,不失为一明智之举。
-----《战后英国建设福利国家的多重契机》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清朝政府备荒救灾制度的特点。(8分)依据材料二分析,乾隆以来,水患日益增加,危害越来越大的原因是什么?(9分)
(2)根据材料三总结胡佛的观点,并指出胡佛的观点和罗斯福新政的关系。(6分)根据材料四归纳,促成二战后英国率先实行福利国家政策的主要历史背景有哪些?(8分)?
(3)“福利国家”建成后,有人宣称:“为面包而斗争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也有人认为:“高福利和经济增长势不两立。”根据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福利国家”的看法。(6分)
参考答案:(1)特点:备荒与抗灾相结合;防灾与救灾相结合;国家防灾、救灾与灾民自救相结合;制度严密,措施完备、灵活;各种措施多管齐下。(8分)
原因:政治腐败,贪污盛行,水利工程偷工减料,河工废弛,水利失修。(9分)
(2)观点:公共建设视为结束萧条的最佳手段。
关系:都强调国家干预,可以说是以罗斯福新政的前导。(6分)
背景:阶级矛盾的尖锐; 二战期间战时体制的积极推动凯恩斯主义的影响;工人斗争及社会主义的影响;冷战;民众的期待;(8分)
(3)看法:有助于保障低收入者的生活,缓和社会矛盾;降低工人的工作积极性;加大财政支出,出现财政支出。(6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观察下表《各国禁止进口的中国农产品和植物种类举例表》(据张一凡《1934年之我国农产市场》编制)。这一现象从侧面反映出
国别
| 禁止进口的中国农产品和植物种类
|
美国
| 竹的本体、切株及种子,草棉植物,各种白松醋粟,小麦,玉米,甜粟,芦粟,柑桔,马铃薯,山药,水稻植物,香蕉,甘蔗
|
德国
| 葡萄,苗木,各种双子叶植物的全株或部分
|
比利时
| 葡萄植物的全株或部分
|
瑞典
| 活榆树科植物
|
加拿大
| 五叶,醋粟,桃金娘,锯粟,伏牛花
|
墨西哥
| 一切种子
|
日本
| 新鲜胡瓜、西瓜、南瓜以及其他葫芦科植物,番茄、菜豆等咖啡植物及种子
|
?
A.我国农产品国际市场受欢迎度下降? B.爱用国货运动打击下各国的态度
C.经济危机之下我国农业生存状况?D.西方向我国倾销商品以应对危机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出处《1934年之我国农产市场》和《各国禁止进口的中国农产品和植物种类举例表》,可以推知这是在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大背景下发生的,故选C。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二战后,欧美“福利国家”制度发展起来。对这一制度认识正确的是
[? ]
A.缓和了社会矛盾
B.消除了阶级差别
C.克服了经济“滞胀”
D.削弱了宏观调控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下表反映了1913~1938年美国汽车产量变化,下列对1933年数据变化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1913
| 1920
| 1925
| 1929
| 1929
| 1933
| 1938
|
汽车产量
| 39万辆
| 223万辆
| 427万辆
| 536万辆
| 193万辆
| 249万辆
|
?
A.消费者购买力下降? B.厂家生产能力下降
C.政府限制汽车生产? D.汽车销售价格上涨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以图表形式提供美国汽车产量在1933年的变化为切入点,旨在考查考生从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和知识迁移的能力。从表格提供的信息看,从1929—1933年,美国汽车的生产量锐减,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与当时的经济大危机相关。由于经济大危机的影响,大量工人和农民失业,他们的收入大量减少,对汽车的消费能力急剧下降,直接导致了美国汽车产量下降,B项不符合事实;C项中政府的干预也是在汽车生产能力过剩、消费能力下降的背景下出台的; D项中“价格上涨”错误,实际上当时受市场需求的影响,汽车价格大大降低。故选A项。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5分)历史照片和第一手的文字材料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可以呈现历史的真实。请阅读以下图片和文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叹交易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
我们不能只要有所得,也要有所贡献:我们要前进,我们就必须像一支有训练而忠诚的军队那样,为了共同的纪律而乐意有所牺牲。因为没有这样的纪律就不可能前进,就不可能实现有效的领导。
——罗斯福1933年就职演说
材料三?我们美国正在打一场伟大而成功的战争。这不仅是一种反对匮乏、贫穷与经济不景气的战争,而且是一种争取民主政治生存的战争。?
——罗斯福(1936年)
请回答:
(1)透过材料一你能获得哪些历史信息?(4分)
(2)根据材料一、二,归纳1929~1933年世界经济大危机的主要特点。(3分)
(3)从材料二说明罗斯福政府所强调的“纪律”、“实现有效的领导”与胡佛政府的政策有何不同?(2)
(4)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罗斯福新政对美国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有什么影响?(6分)
参考答案:
(1)1929年美国爆发了经济危机; 危机首先从纽约华尔街股票交易所爆发;危机导致人们大量失业;工农业生产遭受严重破坏;工人罢工,社会矛盾激化。(4分。答其中四点即可)? (2)破坏性大;持续时间长;危机波及美国经济各领域。(3分。每条1分)
(3)罗斯福政府要对经济实行全面国家干预,改变胡佛政府所奉行的自由放任的传统经济政策。(2分)
(4) 积极影响: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资本主义经济;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6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