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结合有关社会背景,概述1949年以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衰过程。简要说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旧中国的历史地位。
参考答案:兴衰过程:鸦片战争前,中国已有资本主义萌芽。战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在外国资本主义和洋务运动刺激下,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兴起。
甲午战争后,列强争相对华输出资本,自然经济加速解体;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初步发展。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被迫放松了对华经济扩张,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一度迅速发展。
20世纪30-40年代,官僚资本主义逐渐垄断社会经济,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抗战结束后美国加紧对华经济侵略,民族资本主义工业陷入困境。
历史地位: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它是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的重要经济前提,也是无产阶级队伍壮大的前提之一。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地区分布不尽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独立发展。
本题解析:这是一道“大跨度、高概括”的评述题。试题分两问,第一问要求结合原因概述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衰过程,偏重史实;第二问说明其历史地位,偏重史论。试题的立意主要在于从宏观角度、从近代史全局的高度来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史的理解和认识;既考查对有关知识掌握的准确性,又考查归纳、概括能力和分析能力。试题中还渗透着很强的国情教育因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史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内容,是中国近代史三条基本线索之一,因而,此题考查的是中学历史教学的重点,设问又比较平和,难度适中。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20世纪初期,我国的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A.辛亥革命为我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B.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此起彼伏,有力地推动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D.以张謇为代表的爱国实业家倡导“实业救国”,兴办实业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有
①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 ②跨国公司数量有所增加?
③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快?④国际经济组织纷纷建立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上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必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必须在联合起来的欧洲建立一个第三种力量。这种力量虽然远不如这两个国家那样强大,但是它们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是如此有力,一旦潜在的分歧发展成为严重的紧张局势,在面临这种威胁时,为了维持和平,它可以在天平中投下举足轻重的砝码。
——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
(1)根据材料一分析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4分)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初,法国总统蓬皮杜在欧洲共同体首脑会议上宣布,“欧洲必须用一个声音说话”,“西欧绝不能脱离美国”,“然而,欧洲也必须保持其为独立的实体”。美国不得不承认西欧的伙伴地位,表示“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并把1973年定为“欧洲年”以示对西欧的重视。
——岳麓版《政治文明历程》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说明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美欧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3)这种变化对国际政治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参考答案:
(1)二战后初期,西欧的国际地位下降,受到美国的控制和苏联的威胁;(2分)西欧国家只有联合起来才有可能保障自身的安全与发展。(2分)
(2)从美国控制西欧到平等的伙伴关系。(2分)
(3)动摇了两极格局,(2分)推动了多极化趋势出现。(2分)
本题解析:第(1)问,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即可作答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必须在联合起来的欧洲建立一个第三种力量”, 二战后初期,西欧的国际地位下降,受到美国的控制和苏联的威胁,西欧国家只有联合起来才有可能保障自身的安全与发展;第(2)问,本题考查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国际格局。战后初期西欧衰弱,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控制西欧,六七十年代西欧崛起倡导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第(3)问,要联系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两方析欧盟的成立对世界的影响,动摇了两极格局,推动了多极化趋势出现。
点评:第二次世界大战深刻地改变了国际力量的对比,影响了国际格局的变化。二战后至今,国际政治格局变化历经了两极格局的形成、多极化趋势出现和多极化趋势加强三个阶段。
1.两级格局的形成。二战后,西欧普遍衰弱,美国和苏联成为主宰世界的两大主要力量,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矛盾,导致了冷战局面的出现。“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相继出笼,1949年北约成立、1955华约成立,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
2.多极化趋势出现。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力量对比的变化,欧共体、日本、第三世界、中国崛起,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
2.多极化趋势加强。20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冷战结束,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一超多强”是当今世界格局的基本特点,两极格局结束,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界格局正处于多极化趋势加强的时期。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姜夔《扬州慢》:“予过维扬……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对这句话中“淳熙丙申至日”理解正确的是()
A.“淳熙”、“丙申”都是宋代皇帝年号。
B.“淳熙”、“丙申”、“至日”都是干支纪年法。
C.“淳熙”是干支纪年,“丙申”是皇帝年号,“至日”是用二十四节气中“冬至”来纪日。
D.“淳熙”是南宋皇帝年号,“丙申”是丙申年,这是帝王年号和干支兼用的纪年法,“至日”是冬至这一天。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淳熙丙申至日”是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冬至日,使用了帝王年号和干支兼用的纪年法及古诗文中常用二十四节气来纪日,夏至白天最长,冬至白天最短,因而古人称夏至、冬至为至日,这里指冬至。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