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道(治理)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足食,足兵,民信之矣。”“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
材料二?城邦以正义为原则。由正义衍生的礼法,可凭以判断(人间的)是非曲直,正义恰正是树立社会秩序的基础。要使事物合于正义(公平),须有毫无偏私的权衡;法律恰恰正是这样一个中道的权衡。法治应该包含两重含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订良好的法律。?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孔子的治国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主张没有被当时统治者采纳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概括亚里士多德建立有序社会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他提出这些主张的政治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应怎样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择题 道家创始人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表明他
A.强调“大一统”
B.主张顺应自然
C.推崇法的作用
D.相信天人感应
3、判断题 材料一: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成人矣。”?
——《论语?里仁》
材料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论十大关系》等著作中,不仅充分论证了人民利益根本一致的状况,而且也清醒地看到了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复杂的义利矛盾,提出了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统筹兼顾”的原则。?
——《论毛泽东、邓小平的义利观》
材料三:“将更多地承认个人利益,满足个人的需要……我们提倡按劳分配,承认物质利益,是要为全体人民的物质利益而奋斗。每个人都应该有他一定的物质利益,但是这决不是提倡各人抛开国家、集体和别人,专门为自己的物质利益而奋斗,绝不是提倡各人都向‘钱’看。”?
——1980年8月,邓小平回答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的讲话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关于义利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比较毛泽东与邓小平在义利方面的相同思想。邓小平关于义利思想有哪些新发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以上材料,简要评价三位人物思想的积极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判断题 ? 实现和谐社会,是人类的美好愿望和追求的目标。国家民族独立、社会稳定是“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之一,古今中外许多杰出的历史人为了各自心目中理想社会付出毕生的精力和心血。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中国为什么会拥有世界上最古老的、连续不断的文明?……促成中国文明内聚性的最重要因素,也许是通称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的文化遗产。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 材料二第五十五届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上,最出风头的影片是获奖八项的《甘地传》,而最出风头的人物是作古多年的印度国父——甘地。因本片而得奖的多位领奖人,上台后强调的一句话就是:真正应该获奖的是甘地本人。
? 材料三拿破仑的霸权完全是以武力为基础的。当战争把他所有的军队在西班牙、俄国(1812)、德国(1813)先后吞噬后,拿破仑的帝国崩溃了。 ?
――摘自《法国史》
请回答:
(1)春秋时期,孔子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对当时社会有何进步意义?孔子同时用自己的教育行动改变社会,请举两例孔子在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贡献。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所说“真正应该获奖的是甘地本人?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拿破仑用战争书写人生、改变世界,如何认识拿破仑对外战争的性质?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材料和当今历史的发展趋势,谈谈你认为当今要改变世界,推动社会发展所采取的最合理的方式有哪些?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判断题 ?孔子和柏拉图所追求的理想社会可分别称为“仁一礼社会”和“理想国”;关于理想社会的秩序及其个体品德,他们的观点惊人相似。
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中国古代圣贤孔子和著名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观点中有那么多的相似之处,不免叫人惊讶。……两者都不支持民主自治政府,但却都相信?绝对的道德真理的存在,并且相信人们居住在和平与和谐中的可能性。……两人都相信只有那些已经具有美德的人才能创建一个井井有条、和睦的政治社会。?
——(美)肯?沃尔夫《大历史视野》?
材料二 人们按照自己的物质生产的发展建立相应的?社会关系,正是这些人又按照自己的社会关系创造了相应的原理、观念和范畴。?
——马克思《哲学的贫困》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揭示两位先哲的观念中关于社会秩序和个体品德方面的共同性;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的“礼”和“仁”在构建“仁一礼社会”秩序中的不同作用,并列举柏拉图理想国中各等级的品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照材料二的思路,概括两位先哲观念相似的原因,并以具体社会背景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