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高频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在线测试(2019年最新版)(十)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项与材料内容中的魏蜀吴人口数量的数据不相符合,魏的人口最多。材料内容只是涉及到了人口数量,并没有表明对江南经济开发的相关内容,所以C项错误。D项是无关项,故答案选择B项。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史料记载“所种之地,惟以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这反映的耕作方式是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关于中国古代家庭手工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其手工产品大量投放市场
B.代表了古代手工业最高水平
C.有利于稳定小农经济
D.技术先进,生产集中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我国古代家庭手工业规模小,自给自足,具有封闭性,技术落后,以家庭为单位,不能代表高水平。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陆游《杂赋》中的“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说明了
A 政府对“草市”实行行政管理
B 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
C “草市”已经具备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D 富室大户在水运方便的“草市”往往相聚而居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26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康熙元年(1662年)令滨海民悉徙内地五十里,以绝接济台湾之患。于是麾兵折界,期三日尽夷其地,空其人……自有粤东以来,生灵之祸,莫惨于此。
——(清)屈大均《广东新语》
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下诏海外有吕宋、葛喇巴等处,常留汉人,自明以来有之,此即海贼之薮也……东洋可使贸易,若南洋,商船不可令往。
——《清圣祖实录》
材料二 “福建、浙江、广东、南京四省近海处,各移内地三十里,令下即日,挈妻负子载道路,处其居室,放火焚烧,片石不留。民死过半,枕籍道涂。即一二能至内地者俱无儋食之粮,饿殍已在眼前。如福清二十八里,只剩八里。长乐二十四都,只剩四都。”
——《榕城记闻》
材料三 上(康熙帝)曰:“先因海寇,故海禁不开为是,今海氛廓清,更何所待。……边疆大臣当以国计民生为念,向虽严海禁,其私自贸易者何尝断绝?”……“向令开海贸易,谓于闽粤边海民生有益,若此二省民用充阜财货流通,各省俱有裨益。且出海贸易非贫民所能,富商大贾懋迁有无,薄征其税,不致累民,可充闽粤兵饷,以免腹里省份转输协济之劳。……故令开海贸易。”
——《清圣祖实录》
材料四 隆庆年间(1567~1572年),因福建巡抚涂泽民之请,明廷“准贩东西二洋”。福建漳州月港兴起,“农贾杂半,走洋如适市”“闽人以其地近,且饶富”,商贩或移居于吕宋(今菲律宾)者甚众。学者估计,隆庆开禁后输入中国的白银至少1亿两左右,促成了税收等政策的改变。
——摘编自晁中辰《明代海禁与海外贸易》
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游手无赖亦为欲富所驱,尽入番岛,鲜有在家饥寒窃
劫为非之患。即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蹙。居者苦艺能之罔用,行者叹至远之无方,故
有以四五千金所造之洋艘,系维朽蠹于断港荒岸之间……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
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
——(清)蓝鼎元《论南洋事宜书》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清初实行海禁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清朝实行海禁政策产生的严重后果。(8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康熙帝调整海禁政策的原因。(6分)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简析明清时期海禁政策调整后的影响。(8分)
参考答案:(1)原因: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1分)。
(2)严重后果:使沿海居民流离失所,谋生无路;严重影响了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4分)
(3)康熙帝调整海禁政策的原因:台湾的收复;有利于国计民生;能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便于筹集军饷。(4分)
(4)明清时期海禁政策调整后的影响:推动了对外贸易的发展;刺激了沿海手工业的兴盛;使得沿海经济得到恢复发展(沿海城市发展);社会相对稳定。(3分)
本题解析:(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初实行海禁的直接目的是:为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这是清朝统治者民族狭隘性的表现。同时,随着西方殖民者向东方殖民扩张,为维护封建统治,清政府试图通过“闭关政策”,对内加固自身的统治,对外进行民族“自卫”。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实行海禁政策产生了诸多恶劣影响严重后果,结合材料,具体体现在:?使沿海居民流离失所,谋生无路;?严重影响了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等。
(3)根据材料相关信息“今海氛廓清,更何所待”,“边疆大臣当以国计民生为念”,“若此二省民用充阜财货流通,各省俱有裨益”,“以免腹里省份转输协济之劳”等,结合所学知识,不难概括出,康熙帝调整海禁政策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台湾的收复;有利于国计民生;能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便于筹集军饷。
(4)结合所学知识,根据材料信息“农贾杂半,走洋如适市”“闽人以其地近,且饶富”等,可知,明清时期海禁政策调整后的影响是积极的,推动了对外贸易的发展,同时,还刺激了沿海手工业的兴盛,使得沿海经济得到恢复发展,整个社会也相对稳定一些了。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海禁政策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历史高考知识点《康熙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