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18分)
材料一: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子为政,焉欲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论语》
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朱子文集》
材料四:“仲尼虽圣,效之则颦,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态。”? ——李贽
材料五: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孔子的思想观点。(2分)
?
(2)根据材料二概括董仲舒的主张。(2分)这一主张的实施产生了什么影响?(5分)
?
?
?
?
(3)根据材料三指出宋代儒学的新发展及产生的消极影响?(3分)
?
?
?
(4)依据材料四,指出儒家思想在明清时期发生了什么变化?(1分)
?
(5)根据材料五指出明清时期,儒家思想发展到新的阶段,其最突出的思想主张是什么?(2分)结合材料五概括指出这种思想主张在政治、经济和学术方面的表现。(3分)
?
?
?
?
参考答案:(1)提出“仁”学,提倡为政以德。(2分,每点1分)
(2)主张: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分, 每点1分)
这一主张实施的影响:积极方面:巩固大一统国家,稳定统治秩序;确立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兴办教育,有利于教育发展(3分)消极方面:形成文化专制,抑制思想的自由发展。(2分)
(3)宋代儒学发展成为理学。(1分)理学强调三纲五常和名分等级的永恒性,用以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2分)
(4)明清时期,李贽等思想家对儒学思想进行了大胆否定和批判。 (1分)
(5)经世致用。(2分) 表现: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经济上主张“工商皆本”;学术上主张学以致用。(3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下表为世界财富“500强”跨国公司的变化,其信息反映的实质是

[? ]
A.发达国家在全球化中占主导地位
B.世界经济呈现明显区域集团化特征
C.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中优势上升
D.美国的全球经济霸主地位开始动摇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5分)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其发展带有明显的时代印记,对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乃至国际文化等各方面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儒学)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儒学在汉代“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4分)
材料二:史料: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他说:“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从而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
史论: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ó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
(2)根据材料二概括说明黄宗羲的思想中哪些“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哪些又体现了“新见”。(7分)
材料三: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许纪霖的博文写道:“我到联合国大厦参观时,就看到一块大幅宣传,上面用世界上各种语言和文字,表明了一个大家都愿意遵守的最低伦理准则:中文用的是孔老夫子那句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联合国大厦三楼大厅确有一幅用马赛克镶嵌而成的彩色大型壁画,壁画主题叫“黄金法则”:Do unto others,as you would have them do unto you(你不想人家那样对待你,你也不要那样对待别人)。
——引自《联合国的人际关系“黄金法则”》
(3)儒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理念与联合国传达的思想有何相同之处?材料三中“黄金法则”在我国外交政策阐释中的最准确体现是什么?(4分)
参考答案:
(1)儒学以维护礼教伦常为前提;董仲舒对先秦儒学的改造适应了当时统治者的需要;汉武帝对新儒学的接受、推崇和推广。(4分)
(2)“不脱儒家思想理路”:民本思想(民主思想,民贵君轻);保留君主制。(3分)“新见”:反对君主专制(限制君权);法治。(4分)
(3)同:都强调人与人、国与国之间以和平友好相互尊重为原则。(2分)
体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分,若答到“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也可)
本题解析:
(1)据材料一“(儒学)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和所学知识归纳其独尊的原因,可从儒学内容特点、董仲舒的改造、时代需要、汉武帝的推崇等来归纳。
(2)表现结合材料“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从而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和所学知识来归纲儒学在明清时期发展的表现,可从政治、经济、治学倾向等方面来概括。关于其认识注意要联系上一问来谈认识,可从其根源、内容的特征、历史影响等角度回答。
(3)根据材料一的信息,可知材料一有多种观点。材料二、三从某些角度印证了部分观点,对比两个材料,可知材料二反映了儒学的“维新”、“开明”,据材料二来归纳理由;材料三反映了儒学不适应时代的需要,即儒学“守旧”、“复古”,可据材料三来归纳其理由。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建国以来,我国农业发展几经波折。下图中我国粮食产量起伏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

A.自然环境的变化
B.农业生产关系的调整情况
C.农业机械化的普及程度
D.国际国内市场的需求变化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促使中国民族工业黄金时期的主要因素有
①西方列强忙于世界大战无暇东顾? ②民国政府鼓励民族工业发展政策?
③民众爱国运动推动民族企业发展?④民族资产阶级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忙于战争,对华的资本和商品输出减少,中国的民族工业得到空前的发展。这一时期被称为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民国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地位,激发了他们振兴实业的热情。政府实行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也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