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罗斯福新政》相关内容
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政府开展大规模的救灾工作,通过了《社会保障法》,采取社会保障措施,对失业者、老人和残废者给予一定的保险金,以使他们在失业或生活无助时能够渡过难关。政府还举行了许多公共工程,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
——摘自岳麓版《必修1》
材料二?二战后,发达国家在生产力提高的基础上,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走上了福利国家道路,但福利政策的长期实行导致巨额公共开支,国家不堪重负,社会成员劳动积极性下降,国家生产和国民收入增长缓慢。
——《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在应对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斗争取得应急抢险抗灾重大阶段性胜利,开始转入全面恢复重建阶段。在这个新的阶段,中央财政在已经于春节前安排第二笔17.5亿元的冬春救助资金的基础上,前几天又对1 0个重灾省份下拨了专门增加的3.4亿元春荒救助资金。同时,春节前还下拨了7.1亿元的重灾省份城乡低保群众人均补助,城市l5元、农村l0元的临时补贴,连续补贴三个月。中央政府官员李立国说,在倒损民房的恢复重建上,各地还普遍制定减免行政收费等措施,发挥农民自建房屋的积极性,尊重农民的恢复重建主体地位。
——摘自新华网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经济危机发生后,美国社会实施社会保障的具体做法。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发达国家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的原因。
(3)据材料三指出在灾害发生后,我国政府救灾的主要措施。
(4)综上材料和问题,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参考答案:(1)做法:社会救济、以工代赈、通过立法保障民众利益和社会保险。
(2)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经济保障;吸取经济危机的教训,稳定社会秩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国家建立社会福利制度。
(3)措施:中央拨款救助灾区;确保低保群众生活补助;减免行政收费;安置房屋倒塌的受灾群众恢复重建民房。
(4)关注民生是各国政府的首要任务,是人类文明和进步的标志;政府救灾有利于社会稳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本题解析:本题涉及到民生、社会保障等相关内容,属于高考的热点问题,注意结合材料内容进行分析。分析的时候注意要把具体措施是怎样体现“关注民生”和“社会保障”的方面答出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史学家托尼?朱特在《战后欧洲史》中说:“战后经济复苏的成功策略应该防止回到经济停滞、萧条、贸易保护主义,而且首要问题是防止失业。创建现代欧洲福利国家就是基于这些考虑。……若要恢复民主制度,就必须解决‘人民的状况’问题。”他强调的观点是
A.欧洲恢复民主制度的关键在于彻底消除法西斯主义
B.建立福利制度是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完善的表现
C.防止社会革命是战后欧洲国家复苏的首要问题
D.战后初期需要协调欧洲国家之间的关系以缓和矛盾与冲突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20世纪30年代美国开始兴建田纳西河流域水利工程,它吸纳了众多的失业人口就业。这一工程与罗斯福新政的哪项内容有关?
[? ]
A.整顿银行与金融业
B.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
C.调整农业结构
D.兴办(社会)救济与公共工程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之间寻找经济发展的平衡点。下列国家中,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远远大于市场调节,形成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的是
[? ]
A.美国?
B.英国?
C.联邦德国?
D.日本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有两个伟大人物分别进行了重大的制度创新,即列宁在苏俄采取新经济政策,罗斯福在美国推行新政。二者的相似之处不包括
[? ]
A.都是在较为困难的情况下实施的
B.都强调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
C.都符合本国当时的实际需要
D.都开创了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