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与《共同纲领》的最大不同是
A.所体现的社会主义的原则
B.过渡时期总认为的体现
C.国家的阶级性质
D.中国内政外交政策的变化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共同纲领》属于新民主主义宪法,在建国初期起临时宪法的作用;而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因此选A
点评: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总结,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法律保障。它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下表(表中数据为1863—1912年的企业个数)所反映的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创办的特点,正确的是(?)
上海
| 广东
| 江苏
| 天津
| 江西
| 浙江
| 四川
| 山东
| 湖北
| 河北
|
46
| 101
| 30
| 2
| 5
| 10
| 5
| 3
| 3
| 10
|
山西
| 北京
| 安徽
| 福建
| 广西
| 辽宁
| 内蒙
| 湖南
| 吉林
| 陕西
|
6
| 6
| 9
| 3
| 2
| 4
| 1
| 1
| 3
| 1
|
A. 投资规模大,资金多?B.轻工业发达
C.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和长江流域? D.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项与史实不符合,并且与材料内容无关。B项内容材料信息中也没有体现,所以排除B项。D项内容与表格信息不符合,上海、广东、江苏等都是在东部沿海和长江流域,所以答案选择C项。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欧洲启蒙思想家提倡自由、平等、博爱,其中“博爱”主张与下列哪一位人物的思想最为接近?
A.孔子
B.苏格拉底
C.墨子
D.普罗塔戈拉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兼相爱,交相利”是墨子整个思想体系的核心,认为爱人要远施周边,尊卑长幼之间要无差别的互相爱护。虽然孔子主张仁爱,但主要是处理宗法家族关系内部的亲戚关系,而且爱人涉及到国家、上下、君臣关系。?苏格拉底主张“美德即知识”、普罗塔戈拉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都与题意不符。”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材料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论语》
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宜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孔子是数千年前之残骸骷骨,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非打倒孔家店不可”
——李大钊
指出以上三段材料的主要思想(3分),分析出现这些思想的原因(9分)。
参考答案:主要思想:材料一是孔子“仁”的思想;材料二是董仲舒“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的思想;材料三是李大钊反儒家思想。(3分)
出现这些思想的原因:(1)春秋时期井田制瓦解,分封制和宗法制遭到破坏,孔子提出“仁”和“礼”,用以恢复社会秩序。
(2)汉初为了休养生息,实行“黄老之学”,汉武帝时期中央集权得到加强,为了适应大一统的需要,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的思想。
(3)西方民权思想的传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加深,辛亥革命的失败,新文化运动的掀起,提出反对旧文化、旧道德。(9分)
本题解析: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本题选取了三则与“儒学”相关的材料,切口较小,而简洁、精要地概述这三个时期不同的阶段特征是答好后半个问题的关键。高三学生在复习的时候,一定要加强对不同历史阶段特征的把握。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中这样阐述道:“哲学用以观察历史的惟一的‘思想’便是理性这个简单的概念。‘理性’是世界的主宰,世界历史因此是一种合理的过程。这一种信念和见识,在历史的领域中是一个假定,但是它在哲学中,便不是一个假定了。”作者认为
A.史学家普遍接受以理性治史
B.理性是合理解释历史的唯一工具
C.理性是史学家所应有的精神
D.理性的作用只体现在哲学发展中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