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下图是著名漫画家张乐平于1958年画的《跃!跃!跃!》。它反映了(?)

A当时渔业高产丰收? B经济建设速度惊人
C 经济建设中的“左”倾错误? D 当时经济发展全面繁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从题干时间“1958年”结合图片内容即可知道是讽刺“大跃进”。故选C。A项明显错误,当时生产和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困难;B项错误,经济建设速度并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D项明显错误,当时处在经济发展的困难时期。
点评:1958年,在总路线的指导下,错误的发动了以大炼钢铁为标志的大跃进运动,以高指标、共产风、瞎指挥等作为特征,造成了自然资源的巨大浪费,是左倾错误的发展,严重挫伤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此外,大跃进运动的消极影响也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英、法、美、德建立的近代资产阶级政治体制主要共同点是
A.总统或首相都拥有行政实权
B.国家元首都由选举产生
C.形式上代表民意的议会行使立法权
D.都实现了主权在民、三权分立的原则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四国政体都属于代议制政体,但是又有各自的特点,C项属于四国政体的共同特点。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民间影响最为广泛的一个传统节日----元宵节。它又称“灯节”“上元节”“元夜”“元夕”,早在西汉就在历法里确定为正式的重大节日,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据说源于某种宗教,可能是(?)
A.佛教
B.道教
C.天主教
D.伊斯兰教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根据所学的知识可知,东汉明帝时期,佛教开始传入我国。故选A。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春秋时期产生;天主教是近代前期传入中国的,伊斯兰教在阿拉伯世界与中国交往过程中特别是在元代传入我国。
点评:佛教在东汉明帝传入我国后很快就本土化了,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结合在一起。元宵节的出现就是说明了这一点。在宋明之际更是如此,佛教和道教与儒学柔和形成了宋明理学。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物证。对右图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A.工业大跃进时期以股息发放工资
B.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采取公私合营政策
C.人民公社社员按期领取生产货款
D.手工业者以入股形式参加生产合作社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从图片信息中不难发现其时间特征是1954年12月和企业名称“上海市装订生产合作社”,这能说明其反映的是三大改造时期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政策,答案选B,A C两项均发生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 D项属于对手工业改造的范畴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内容不符。
点评:三大改造的完成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标志,而新中国的建立仅仅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要注意二者的区别。创设新情境,挖掘新史料重新认识和解读历史是当下高考命题方式的主流方向和趋势,而图片和图表信息的解读即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在解读图片和图表信息时必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准确识别图中的信息,其二注意图中材料的来源或出处,最后就是要仔细观察图中是否有时间线索,只要有时间提示就为解题提供了较多的历史背景知识,因此一定要对此多加留意。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逻辑方法中的归纳,是从大量个别现象中概括出一般性认识的思维方式。对多种事物、现象抽取其共同之处加以概括,形成用以表达这种共同性质的概念、范畴、命题、论述等。下列归纳正确的是
A.秦汉、隋唐、宋元、明清主流思想——儒家思想
B.世界经济危机、经济全球化——市场经济体制
C.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解放战争——新民主主义革命
D.《悲惨世界》《人间喜剧》——浪漫主义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题目中的归纳法,大概的含义就是从一些个别现象中归纳出一般的认识或者规律,即分析与综合的辨证分析方法。秦汉、隋唐、宋元、明清主流思想与儒家思想,不是个别与一般的关系。世界经济危机、经济全球化与市场经济体制存在内在的一般性认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解放战争与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存在必然的逻辑关系。《人间喜剧》是现实主义风格的作品。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