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998年有个机构对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认为邓小平对中国教育作出重大贡献的占89%,这主要因为邓小平
①恢复高考②提出教育革命③提出教育的“三个面向”④提倡开门办学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开门办学,指离开学校到社会实践中搞教学。1972年至1976年的开门办学,在左倾路线支配下,基本上是“以干代学”,取消了课堂上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1958年9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了《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指示》突出强调了“两条路线之间的斗争”和“克服教育工作中的右倾思想和教条主义思想”,在教育事业发展中,提出从大区到省、地、县都要建立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要求在15年左右时间内普及高等教育。这两项内容都不是邓小平提出的。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密折是臣下秘密直接达于皇帝的奏章。雍正元年,雍正赋予全体封疆大吏密折权,下令各省总督巡抚密上奏折,一折只言一事,无论大小时务,皆许据实敷陈。后来雍正又给提督、总兵官、布政使、按察使及学政全体官员密折权,甚至特许一些“品级卑微”、“无奏对之分”、如道府同知副将之类的小臣径上密折之权。密折可随时随事奏闻,“一切地方之利弊,通省吏治之勤惰,上司孰公孰私,属员某优某劣,营伍是否整饬,百姓之生计若何,风俗之淳浇奚似,即邻近远省以及都门内外,凡有骇人听闻之事,不必待真知灼见,悉可以风闻入告也。”
材料二:雍正推广密折制度,使处理国家大小事务的权力全部集中到他自己手中,封疆大吏及内阁职权同时削弱。密折制度改变了过去皇帝仅靠少数官僚或机构获取政治情报的传统,广泛增加了耳目和资讯渠道,密折人因此也不敢谎报政情,这便为其洞悉下情、决断决策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密折制度也成为雍正推行革新大政的有力工具。诸如“耗羡归公”、“摊丁入地”、“改土归流”等被雍正称为“机密紧要之事”,通过“无不立达”的密折和朱批谕旨,往复讨论,迅速决定,雷厉风行地予以推行、指导和监督其实施。
(1)根据材料一,概括密折制度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密折制度的作用。(7分)
参考答案:(1)高度保密;授予的范围逐渐扩大;密折内容要明确,一事一奏;所涉及的内容广泛;可随时、随事上奏;没有时间和数量限制(答出四点即可,8分)
(2)消弱了封疆大吏和内阁的职权,加强了官员间相互牵制,彼此监视,使皇权大大加强。(3分)扩展了获取政治情报的渠道,为其决断决策提供了必要的条件。(2分)取消中间环节,提高行政效率。(2分)
本题解析:(1)注意材料信息“密折是臣下秘密直接达于皇帝的奏章”“雍正赋予全体封疆大吏密折权”“后来雍正又给提督、总兵官、布政使、按察使及学政全体官员密折权,甚至特许一些“品级卑微”、“无奏对之分”、如道府同知副将之类的小臣径上密折之权。”“密折可随时随事奏闻”。
(2)注意材料信息“使处理国家大小事务的权力全部集中到他自己手中,封疆大吏及内阁职权同时削弱。”“为其洞悉下情、决断决策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密折制度也成为雍正推行革新大政的有力工具”。
点评:从近几年新课程高考省份的试题看,改革模块的试题均以非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在试题结构上,大多数试题一般提供两至三则材料,在问题设置上多呈现递进式的两至三个问题。从具体考点上看,已经考查的改革都十分注重对改革基本元素的考查,注意综合分析能力的考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对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人们普遍认为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总体上来说利大于弊。其中的“利”是指
①能促使我国广泛参与国际分工②能使我国大中型企业迅速摆脱困境
③有利于我国增加优势产品的出口④有利于我国在国际贸易中参与公平竞争
[?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954年,周恩来指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今后需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继续作为团结全国各民族、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国外华侨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发挥它应有的作用。”这段话的背景是:( )
A.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定
B.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
C.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
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是在1953年制定,B是在1957年,D是在1956年,C是在1954年,因此从时间上来看,答案为C。
点评: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总结,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法律保障。它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从图1到图2和图3的变化反映出

图1 1999年1月1日欧洲
中央银行外的欧元符号

图2 2011年时政漫画?

图3
?
[? ]
A.欧元遭到欧元区全体人民的抵制
B.经济区域化违背历史发展潮流
C.欧洲一体化进程遭遇严峻的挑战
D.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加剧南北矛盾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