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惠遍农无乏,均输役不骚。保兵知警守,吏禄绝色饕”该诗赞扬的是
A.商鞅变法
B.孝文帝改革
C.王安石变法
D.戊戌变法
2、判断题 北宋初年所设参知政事的目的在于?
[? ]
A.使调兵与统兵权相互牵制
B.加强对带兵将士的防范
C.取消宰相对军事与财政的支配权
D.帮助皇帝管理国家的财政大全
3、判断题 右图人物写过《资治通鉴》,他对王安石变法的态度是?

A.支持
B.反对
C.默认
D.不管不问
4、判断题 “每年春夏两季青黄不接时,政府贷款或谷物给农民,收获后还付本息。”这项规定是
A.均输法
B.募役法
C.青苗法
D.方田均税法
5、判断题 (13分)阅读材料,同答问题。
材料一?宋仁宗(1049-1053)年间。各级官员达到两万多人,比三十多年前的真宗景德年
间增加了一倍;仁宗后期,“募天下骁雄横滑以为兵,几至百万。”比北宋建国之初增加了
五倍。在仁宗1050年前后,当时的两税收入为:钱四百九十三万贯,绢帛三百七十六万匹.粮
一千八百零七万石,国家总支出为:钱三千三百一十七万贯,绢帛七百二十五万匹,粮三千
零四十七万石。当时“养兵之费,在天下十居七八。”?
——历史风云网
材料二?有学者把王安石变法的某些措施称为:实为近代“文明国家”的银行雏型和堪称“与
今世各文明国收所得税之法正同”。
材料三 王安石变法以失败告终,那么,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抛开深刻的社会制度
根源,重要的一条是在执行过程中的扭曲,被异化为官员鱼肉百姓的“正当”手段,缺乏有
效的监督保障。比如,实行青苗法,政府规定利率为20%,官员擅自提到30%,结果新法实
行之后连年自然灾害,官员逼债,农户纷纷破产,连富户也无法幸免;政府要平抑物价、抑
制私商,官员就用更坏的官商代替私商,市场、货源、价格被政府高度垄断,百姓被盘剥更
严重。虽然变法增加了财政收入,但以民穷为基础的国富却难以持续,社会怨声载道,民不
聊生。?
材料四?在20世纪末叶提及王安石,我们只更感到惊异:在我们之前900年,中国即企图
以金融管制的办法操纵国事,其范围与深度不曾在当日世界里任何其他地方提出。当王安石
对神宗赵顼说“不加税而国用足”,他无疑的已知道可以用信用贷款的办法刺激经济成长。
当生产增加货物流通时,即使用同一税率也能在高额的流通状态里收到增税之成果。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北宋面临的突出社会问题是什么?(2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安石变法中具有上述特点的措施并说明理由(4分)
(3)根据材料三分析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 (2分)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用贷款的办法刺激经济的增长”的措施有哪些?
(2分)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改革的认识。(3分)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