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阅读材料:(18分)
材料1:仁宗之世,契丹增币,夏国增赐,养兵西陲,费累百万。
——《宋史》
材料2:陛下(宋神宗)即位五年,更张改造者数千百事,……其议论最多者,五事也:一曰和戎,二曰青苗,三曰免役(也称募役),四曰保甲,五曰市易……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市易之法成,则货贿通流,而国用饶矣。
——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
材料3:(王安石)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缘为奸,至倍息,公私皆病矣。 ——苏辙《栾城三集》
材料4:(司马光)请更张新法,曰:“……王安石不达政体,专用私见,变乱旧章,误先帝任使,遂至民多失业,闾里怨嗟。……敛免役钱,宽富而困贫,以养浮浪之人,使农民失业,穷愁无告。”
——《续资治通鉴长编》
请回答:
(1)北宋“积贫”原因,除材料1中所涉及的以外,还有重要的一项是什么?王安石变法针对“积贫”采取的措施,除材料2中提及的以外,还有哪两“事”?依据材料2,概括王安石变法取得的成效。(6分)
(2)依据材料3 、4,指出王安石“新法”遭到废除的原因。(6分)
(3)有关王安石变法的评价,目前史学界主要有两种意见。一是肯定说,认为王安石变法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一是否定说,认为王安石变法是一场脱离实际的变法运动。请选择其中一种意见评述。(6分)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
今则西戎已叛,屡丧边兵;北虏愈强,且增岁币。国用殚竭,民力空虚,徭役日繁,率敛日重。官吏猥滥,不思澄汰;人民疾苦,未尝省察。百姓无告,朝廷不与为主,不使叛而为寇,复何为哉……?
——枢密副使富弼的上疏?
以上材料,反映出北宋中期面临怎样的社会危机?
3、判断题 北宋“冗官、冗兵、冗费”局面的出现,从反面证明了
[? ]
A.官越多,工作效率越高
B.政治改革要重视精兵简政
C.当时加强中央集权利小弊大
D.兵越多,战斗力越弱
4、判断题 (12分)
材料一?今介甫为政……士吏兵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
——司马光《家传集》
材料二?大有三冗,小有三费,以困天下之财……何谓
三冗?天下有定官无限员,一冗也;天下厢军不任战而耗衣食,二冗也;僧侣道士日益多而无定数,三冗也。三冗不去,不可为国。
——《景文集·上三冗三费疏》
材料三

材料四?王安石以新法害天下,引用奸邪,更张法令。驯至靖康之难,人皆咎安石之祸。
——《廿二史扎记》
注:靖康之难指1127年,金军大肆搜掠后,驱掳徽、钦二帝和宗室、后妃、教坊乐工、技艺工匠等数千人,携文
籍舆图、宝器法物等北返,北宋亡。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王安石针对“士、兵、工、商”的改革措施有哪些?(每项各举一例)(4分)
(2)材料二中三冗局面形成的原因是什么?(1分)
(3)根据材料三和已学知识说一说变法取得了哪些成效?(4分)
(4)结合史实评述材料四中的观点?(3分)
5、判断题 庆历新政的内容不包括
[? ]
A.严格官吏升迁、考核制度 ?
B.限制官僚子弟及亲友“恩荫”做官 ?
C.裁并州县,减轻徭役 ?
D.改革科举,专考经义和时务策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