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958年8月23日傍晚,解放军开始炮击金门。9月30日,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声明:如果中共愿意在台湾海峡地区“停火”,美国可以劝蒋军撤出金门、马祖。10月1日蒋介石明确表示没有义务遵守杜勒斯的声明,反对从金、马撤军。蒋介石此举客观上
[? ]
A.表明两党的分歧基本消失
B.坚持了一个中国的立场
C.意欲断绝与美国的关系
D.说明国共两党实现了再次合作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据人民网报道:1974年,为打击侵入我西沙群岛的南越当局,中国政府决定东海舰队“直接通过台湾海峡”驰援南海。台湾蒋介石海军不仅没有阻拦、还友好地亮起“请通过”信号。2008年马英九就任台湾地区领导人后,很快促成两岸直接“三通”。这说明台湾国民党当局?
[? ]
A.拥护“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
B.希望与共产党结成统一战线
C.认同和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D.与共产党和民族根本利益一致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雨霁天晴,万紫千红增特色;凤鸣莺啭,三通两制促和平。”此对联最早可能出现于20世纪
A.60年代末
B.70年代初
C.70年代末
D.80年代初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三通两制促和平”两岸“三通”是指台湾海峡两岸之间双向的直接通邮、通商与通航,其初步实现是在80年代初;“两制”是指“一国两制”方针,结合史实可知:1982年12月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1条对特别行政区作出专门规定,把“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体现在国家根本大法中,标志着“一国两制”思想的正式形成,故应选D项
考点:台湾问题
点评:要关注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历程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2010年的“两会”期间,选举法的修改受到热议。1995年,农民从拥有“1/8投票权“1/4投票权”,如今则将进入与城市居民?“同票同权”的新时代。新时期表明中国农村基层民主建设获得突破性发展的是
[? ]
A.《民族区域自治法》实施
B.“依法治国”被写入宪法
C.《行政诉讼法》的颁布
D.《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施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每年的“两会”期间,中国政府的工作报告,盘点过去一年的收获,阐明未来一年的方向。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报告中的词汇从“斗争”转向“和谐”,如,1978年前特别是“文革”期间往往有感情色彩强烈的词汇,比如恶毒、小丑、一小撮、倒行逆施等;90年代出现“依法治国”“服务”等词汇,“经济”高频率出现;进入21世纪,“科学发展观”“全面小康”等新词不断涌现。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有
①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②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③社会的发展进步?④坚持改革开放政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通过分析材料,把握阶段特征,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历史现象。题干强调了改革前后的不同,结合所学知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并没有发生变化,都是人民内部的矛盾,①项错误。C为正确选项。
考点:民主政治建设曲折发展的背景
点评:每一个词汇都有特定的时代背景,反映时代特征。须运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分析相关历史现象。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