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19世纪末,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的直接目的是
A.抵制帝国主义列强资本输出
B.缓和阶级矛盾
C.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
D.发展中国的民族产业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中日甲午战后,《马关条约》签订,清政府要大量的赔款给日本,为了扩大税源,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20世纪70年代,美国全球战略的重大变化实际上是
A.美苏军事力量对比的变化
B.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
C.中美关系的变化
D.第三世界联合反帝反霸斗争的变化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 ② ③ ④
B.① ② ④ ③
C.① ③ ② ④
D.③ ④ ① ②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①是在1942年6月4日, ②是在1942年6月28日——1943年2月2日,③是在1945年4月——5月, ④是在1944年6月,因此选B.
考点:二战
点评:排序型选择是高考试题中难度较小的一种题型,它要求将题干所列内容(时间先后、空间方位和主次大小等)根据题意的需要重新排列顺序。其目的在于检测应试者对时空和历史概念的把握情况。解答此类题时,如果对某项事件发生的时间记忆不清,也可用首尾判断法找出最早和最迟发生的选项,这样就可以排除错误项,选出正确答案。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唐朝吴兢说:“始皇暴虐,至子而亡”。李贽说:“始皇帝,千古一帝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前者坚持历史原则评价秦始皇,后者坚持道德原则评价秦始皇
B.前者坚持道德原则评价秦始皇,后者坚持历史原则评价秦始皇
C.前者评价的是秦统一前的秦始皇,后者评价的是秦统一后的秦始皇
D.以上的说法全部都不对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题干给了关于秦始皇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C项说法明显错误,首先排除C。分析题干,前者是从秦始皇的道德方面进行评价的,认为其人暴虐,后者是从社会历史发展角度评价,秦始皇开创了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对中国政治产生了长远的影响,答案为B。
考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考查的是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解题关键是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客观公正地评价历史人物。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据统计,1860年至1890年,俄国的生铁产量增加了2倍,钢铁产量和棉纺织业产值都增加了3倍,而煤产量的增加则超过了19倍,石油产量猛增了200多倍,在此期间,俄国的整个工业产量增长了6倍。此期间俄国经济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A.农奴制改革使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为工业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和市场
B.农民赎买土地使贵族地主掠夺了大量资金,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工业发展的资金需求
C.沙皇统治被推翻
D.工业革命的推动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为俄国工业发展提供了资金、自由劳动力和市场,推动了俄国经济的迅速发展,A、B、D正确;但改革后俄国仍然实行沙皇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一直到1917年“二月革命”才被推翻,故C项不符合史实。
考点:1861年改革的影响
点评: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改革使俄国的农奴制得到废除,有利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标志着俄国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但这次改革很不彻底,保留大量封建残余,对农民的剥削反而加深,广大农民仍然十分贫困。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