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希望工程宣传画”说明了90年代以来,政府实行科教兴国的重要环节是加紧

[? ]
A.扫盲工作
B.普及义务教育
C.加强中等教育
D.发展高等教育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下图反映了近几十年来文盲、半文盲在我国总人口中的比例变化情况,以下对其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国民教育体系的初步形成
B.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确立
C.“双百”方针的顺利实施
D.《义务教育法》的颁布和实施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论语》曰:“学而优则仕。”宋真宗在《劝学诗》中说:“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六经:《易》《礼》《书》《诗》《乐》《春秋》)
材料二 19世纪六十年代起,我国出现一批新式学堂,开设了外语翻译、轮船驾驶、天文、测算、军械、行军布阵等课程。
材料三 德国莱比锡大学建于1409年,初期开设的课程有神学、文科(语言)、法学、医科,以后逐渐增加;至19世纪开设了数学、天文学、哲学、逻辑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解剖学等几十个科目,并设立了研究院,鼓励科学研究。德国的其它大学也普遍发生了这样的现象。由于教育的高度发展,德国制造了19世纪末的奇迹。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封建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及特点。
?
(2)材料二中新式学堂是由何者创办?从课程内容说明新式学堂在当时所起的作用。
?
(3)根据材料三归纳德国大学课程改革的趋势及其对19世纪末的德国产生哪些影响?
?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教育变革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认识。
?
参考答案:(1 )核心内容:儒家学说(或者四书五经)。特点:读书与做官紧密结合(或者教育为统治阶级培养人才)。
(2 )洋务派。作用:适应了洋务运动的需要;培养了翻译、军事、科技等实用性人才。(3 )趋势:自然科学学科增多;鼓励科学研究。影响:促进了德国科技经济的发展,成为欧洲强国(或者抄入材料“德国制造了19 世纪末的奇迹”)。
(4 )要加快社会的发展,必须优先发展教育。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11分)

材料二:牛顿创立了经典力学理论后,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为人类真正认识地球、展开对太空的研究奠定了科学基础,机械动力、天文观察装置的发明和使用,天体中一颗一颗行星的发现又为人类正确认识宇宙带来了希望。
材料三:20世纪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揭示了时间与物体分布、运动之间的辩证关系,提出了新的宇宙观,同时使得现代物理学和天文学如此结合而产生了天体物理学,为人类研究和探索宇宙提供了新的更广泛的途径。
材料四:现代科学理论知道,当年原始黑色火药制成的火箭,尽管可以升空,但绝不能冲出大气层,原因很简单,它的效力太低,远远达不到最低的第一宇宙速度。所以说,没有高效的大推力火箭发动机问世,那么,想实现宇宙飞行也只能是一种幻想。多极火箭飞行原理提出、液体火箭发明和应用使得现代火箭技术得以提高。
——材料二、三、四均摘自《宇宙探险》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人类在科技发展中哪一方面的成就?(1分)
(2)材料二表明人类对太空研究的科学理论已经形成了,请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5分)
(3)结合以上材料概括指出人类飞向太空的历程有了哪些新的发展。(3分)简要分析其发展的原因。(1分)
(4)航天事业的发展对人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1分)
参考答案:
(1)人类离开地球飞向月球(或在航天事业方面)由梦想变成现实。(1分)
(2)背景: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人文精神不断发展;启蒙思想的影响;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的确立;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或科学家的认识提高)(5分)
(3)发展:科学理论由牛顿的经典力学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验证科学理论的应用技术由火药火箭到现代火箭技术;人类离开地球飞向太空由梦想变为现实。(3分)原因:近代科学理论的发展和应用;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1分)
(4)推动了中国高科技产业、经济等方面的发展。(1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958年,“大跃进”对教育产生冲突,在“教育大革命”的口号下,教育的核心改为:?
[? ]
A.以扫除文盲为重中之重?
B.以培养各类人才为目标
C.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办学?
D.加紧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