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梁启超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一文是:
A.对武昌起义后建立中华民国表示异议
B.为清朝专制统治辩护
C.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
D.反对黎元洪继任总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从文章发表的背景中分析。二次革命后,袁世凯加紧复辟帝制,遭到各阶层人民的反对,梁启超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反对袁世凯称帝。其根本原因在于复辟帝制与梁启超倡导的君主立宪制相违背。故选C。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高三同学就人类文明的发展进行分组探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探究一:东西方的古代文明
小题1:结合所学知识完成“春秋战国时期的农业文明与以雅典为代表的海洋文明”的简表。?

探究二:近代工业文明?

小题2:“万国大工业博览会”展现了近代工业文明。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成为近代工业文明典范的原因。
探究三:理论创新与文明的发展

小题3:请从上述两部历史文献中任选一部,简要介绍其时代背景、内容、及其对革命的主要影响。
探究四:现代文明的相互借鉴
材料四:邓小平说:“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夺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小题4:请结合所学知识,以20世纪后半期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体制的调整及其作用说明这一论断。
参考答案:
小题1:
?
古代中国
古代雅典
?
?
①梭伦改革(2分)
②君主专制中央集权(2分)
?
?
③小农经济;精耕细作(2分)
?
?
?
④人文主义思想起源(2分)
小题2: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的?议席,为工业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政府以法律形式鼓励发明;瓦特改良蒸汽机,推动英国率先进入蒸汽时代。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沟通了技术和科学之间的鸿沟。以洛克为代表的早期启蒙思想或自由主义的思想。
小题3:《四月提纲》:1917年二月革命后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列宁发表著名的?《四月提纲》,提出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为布尔什维克党夺取政权提供了理论根据。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在总结中心城市起义失败的教训和井冈山等根据地经验的基础上,写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开辟了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小题 4】1992年,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二战后,西方国家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出现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七十年代末起,我多次说,应当对国内国外几次影响很大的革命,包括法国革命、俄国革命、辛亥革命等等重新认识、研究、分析和评价,应该理性地分析和了解革命方式的弊病,包括它给社会带来的各种破坏。……革命确实有巨大的破坏力量,它可以改变人们的存在方式,但是,以为革命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确实是一种幼稚病。……没有看到“革命化”与“现代化”之间有非常复杂的关系,特别是其中矛盾和冲突的地方,这一点似否还没有人仔细地谈过,但却是一个非常需要研究探讨的问题。……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并不是消极的而是一种改良、改革,就是和平进化。……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不是关门主义,而是和世界沟通的调整和完善。它是对各种关系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关系逐步进行改良。它需要一个日积月累、较为缓慢和长期的进程。
——李泽厚、刘再复《告别革命》
材料二?国内某些新潮作家……这些人鼓吹“告别革命论”,否定中国革命的历史意义,极力渲染“革命不如改良,改良不如渐进”的观点。在他们眼里,革命等同于破坏,只有改良才能以最小代价获取最大成果。
——王朝柱
结合中国近现代史,评析材料中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某一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12分)
参考答案: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评分标准:
必须选择“革命优于改良”或“改良优于革命”来进行评析,举例论证不少于3例,事例必须选择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革命或改良,如太平天国革命、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五四运动、国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土地改革、三大改造、改革开放等
一等(12—10分)
①紧扣评论观点;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③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9—5分)
①能够结合评论观点;②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4—0分)
①偏离评论观点;②未引用史实或引用史实不完整;③论证欠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本题解析:本题属于观点评论题依据材料找准材料的观点,然后选取一种或两种观点进行评价,依据“这些人鼓吹“告别革命论”,否定中国革命的历史意义,极力渲染“革命不如改良,改良不如渐进”的观点。在他们眼里,革命等同于破坏,只有改良才能以最小代价获取最大成果。”可以得出一种观点为“改良优于革命”,结合史实加以评论即可,与之相对应的即为“革命优于改良”,从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中去寻找与革命相关的史实加以论证。
本题难度:困难
4、判断题 “历史”有时也指历史记载或历史撰述。历史记载是人们对当时或近期发生的事件及相关人物的言论、事迹的记录;历史撰述是人们在诸多历史记载的基础上,经过综合、会通,并按照一定的体裁、体例的要求写成的历史著作。下列文献中,历史记载特征鲜明的是
A.《蒋介石日记》
B.《春秋》
C.《张学良回忆录》
D.《史记》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一五计划”时期,我国在工矿业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开始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并建立起我国第一个重工业基地。该基地处于我国的
A.东北地区
B.华北地区
C.华东地区
D.西南地区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