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下列各项中,与“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政治制度的特点”这一主题有联系的是
[? ]
A.“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B.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2、判断题 1957年3月25日,周恩来在谈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时说:“中国如果采取联邦制,就在各民族间增加隔阂,增加民族纠纷。因为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同汉族长期共同聚居在一个地区,有些地区……汉族都占很大比重,若实行严格的单一民族的联邦制,很多的人就要搬家……所以我们……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对此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联邦制不利于各个国家的民族团结与发展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由我国历史与国情决定的
③在民族聚居区都要实现民族区域自治④实现民族区域自治,利于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 ]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3、判断题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主旋律。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640年到1840年,在200年中,西方已经进入了这样一个时期:“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与此相比,同一时间里的中国却景物依旧:成千上万胼手胝足、转辗沟壑的小农背负着一代一代歌讴唐虞盛世、高谈名物考据或性心理义的士人。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进程呈现出由“沉沦”到“上升”的发展过程,中国社会走出了一条“U”字形路线。在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其基本特征是“沉沦”;近代中国历史的后期,其基本特征是“上升”。在“沉沦”与“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就是“沉沦”的谷底、“上升”的起始时期。
(1)中国在世界民族之林所处的被动地位,实则开始于鸦片战争前的两个多世纪。这一时期中西文明发展的本质差异是什么?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有哪些?(8分)
(2)请概述“沉沦”和“上升”的含义分别是什么?(4分)
(3)20世纪初是中国由“沉沦”到“上升”的转折时期,推动这一时期中国由“沉沦”到“上升”的社会因素有哪些?(6分)
4、判断题 中共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是在
[? ]
A.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5、判断题 在香港回归祖国10周年的日子里,《香港商报》发表了题为《十载不凡路,香江书华章》的社评。其中有这样的评论:“如果说十年前无论是国际社会,还是在香港本地,都有不少人对‘一国两制’、‘港人治港’心存怀疑,今天,所有的疑虑都已经烟消云散了……”请你给该评论加一个合适的标题
[? ]
A.“一国两制”的实践日益丰富
B.“一国两制”能够解决台湾问题
C.“一国两制”——香港繁荣稳定的制度
D.“一国两制”——走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