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马丁·路德曾说:“除非用《圣经》里的箴言或明白的理性证明我错了,否则我不会放弃我的主张;我不相信教皇的也不相信宗教会议的决定,因为它们不仅明显有误,而且相互矛盾。”马丁·路德不相信的教皇属于?(?)
A.东正教
B.天主教
C.路德教
D.加尔文教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以马丁·路德为代表的德意志宗教改革运动,是西欧历史上一次大规模的反对天主教神权统治的政治斗争。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教皇英诺森三世说:“教皇权力好比太阳,国王权力犹如月亮,它的光是向着太阳借来的”。这句话反映了( ? )
A.封建君主的权力是从教皇的权力中分化出来的
B.天主教迫使各国统治者听命于教皇,取得政治上的神权统治
C.罗马教会统治一切,影响世俗社会的每一个方面
D.人们既是国家的臣民,也是教会的子民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从下图教皇的装饰可以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A.教皇有对各地主教的任免权
B.中世纪欧洲国王的权力自教皇
C.天主教会有严格的上下等级制度
D.教会权力高于一切世俗权力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画材料信息的能力,再现再认历史知识的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天主教会是欧洲中世纪封建制度的代表,有着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由材料可知,天主教会有严格的上下等级制度,所以C项符合题意;A、B、D项不合题意;故选C项。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下图是16世纪的一幅讽刺画《灵魂的运输车》。它用极富想象力的夸张形式讽刺了教皇制度。画中恶魔抡着木槌,将人的灵魂塞入大桶中,装在牛车上向地狱驶去。车身是教皇的身体,车轮辐条由主教、枢机主教和修士构成。

材料二: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曾建议由基督教新教教会和地方当局接管教育,用德语教学,在全国城镇农村设立公办学校,为平民子女提供免费教育。
(1)材料一反映当时怎样的社会状况?为此,马丁·路德提出了什么改革主张?(6分)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宗教改革对教育有何影响。(6分)
参考答案:(1)反映了基督教成为教皇维护权势、控制人们思想的工具;人们对教会的控制与掠夺强烈不满。
主张:“因信称义”(“信仰即可得救”)。(6分)
(2)宗教改革运动打破了长期以来天主教会垄断教育的局面;重视运用民族语言教学;使教育领域出现了世俗化、地方化的倾向。(6分)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图片信息的有效获取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图片信息和所学知识,材料一反映了基督教成为教皇维护权势、控制人们思想的工具;人们对教会的控制与掠夺强烈不满。据此马丁·路德提出了因信称义。
(2)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由基督教新教教会和地方当局接管教育”“用德语教学”“为平民子女提供免费教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宗教改革对教育的影响。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西欧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体现的矛盾有?
①资产阶级、新贵族与教权的矛盾②王权与教权的矛盾③地方割据势力与中央集权的矛盾
A.①
B.①②③
C.①②
D.②③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要求结束分裂割据实现统一.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一些君主也要求结束分裂割据状态,加强中央集权,而这些都受到天主教会的阻碍。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