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2008年10月9日至12日召开的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标志着我国农村改革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下列关于新时期农村改革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农村改革由于废除了人民公社体制,大大激发了农民生产热情。
B、农村改革已经全面实现了现代化,正朝全面小康社会迈进。
C、全面推进农村改革体现了我们党执政为民的理念
D、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继承和发展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实事求是的精神,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重大指导意义。
2、判断题 2008年9月30日,胡锦涛总书记前往安徽省考察农村改革发展情况。在凤阳县小岗村,胡锦涛说:“我要明确告诉乡亲们,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不仅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还要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考察凤阳县小岗村本身是对该地1978年自发改革尝试的肯定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采取了统一经营和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
C.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要以土地公有为前提
D.现有土地承包关系永远不会变
3、判断题 在20世纪80年代初的试点改革中,一些国营企业从过去的“等米下锅”发展到主动派人出去“找米下锅”,从而由原来的“吃不饱”变成了“吃不了”。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 )。
A.企业融入大量外资
B.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
C.企业自主权逐步扩大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4、判断题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改革开放”等口号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B.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C.新中国的工业化进程
D.社会主义革命的曲折发展
5、判断题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图一 1978年安徽省小岗生产队签订的全国第一份包干合同书

图二 1982年《中央一号文件》肯定了“双包”(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制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

图三1983年重庆开始城市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无法处理)

图四1989年7月1日《人民日报》关于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报道
材料二 1978年和2006年国民经济主要指标比较

注: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开支与家庭消费支出总额之比,它能够说明(反映)家庭生活水平的程度。
材料三 到21世纪初,在我国已有95%以上的商品资源实现市场配置,国家定价的商品不足5%,社会主要商品供求平衡和供大于求的达99%。
材料四 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中国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包括民法、行政法、刑法、经济法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为依法治国奠定了重要基础。
请回答:
(1)新时期的中国改革是逐步推进、不断深化的。结合材料一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三、四,概括指出改革给中国带来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