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王安石变法措施中,与发展农业生产无关的是
A.青苗法
B.农田水利法
C.将兵法
D.免役法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恩泽子弟,庠序不教之以道艺,官司不考问其才能,父兄不保任其行义,而朝廷辄以官予之,而任之以事。?
——王安石
材料二 宋代士人迷恋科举,有谚语道:“做官做不到宰相,考试考不中状元,白做了。”
材料三 下图为正在假寐的考生做了一个考取状元的白日梦。

(1)材料一中提到的当时宋朝实行的选拔人才的制度是什么?材料一、二、三共同反映了什么问题??
?
(2)王安石变法中对科举制度是如何进行改革的?王安石还对教育制度进行了改革,内容有哪些??
?
(3)这些措施的实施对北宋中期变法有何影响?
?
参考答案:(1 )恩荫制。改革科举制的必要性。?
(2 )废除死记硬背的明经诸科,规定进士科不考诗赋,专考经义和时务策;设明法科,专考律令、断案等。太学生成绩优异者不经科举考试可直接为官;重新编纂教科书,内容为儒家经典;还设置武学、医学、律学等学科,培养专门人才。
(3 )为王安石变法选拔和培养了大量的人才。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有学者认为,庆历新政中范仲淹等人同心协力,和衷共济,有时还相推崇。“所以,导致庆历新政失败的原因之一,也在于它抵触了宋朝的家法”。这里的“家法”最有可能是指(?)
A.朝廷对文官的防范
B.朝廷对朋党的防范
C.朝廷对割据势力的防范
D.朝廷对宰相等重臣的防范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王安石变法背景的理解能力。根据材料“范仲淹等人同心协力,和衷共济,有时还相推崇。”结合所学知识这里的“家法”指的是朝廷对朋党的防范。所以选B。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一农不耕,民有饥者;一女不织,民有寒者。
——《管子》
材料二?生民之道,食为大……是故土地,本也;……天地而责之耕,犹徒手而使之战也。法制不立,土田不均,富者日长,贪者日削,虽有耒耜终不得而食也。故平土之法,圣人先之。
——北宋《平土书序》
材料三? ……平籴(买入粮食)文法行,则农人秋粜(卖出粮食)不甚贱,春籴(买入粮食)不甚贵,大贾蓄家不得豪夺之也。而官之出息常什一二,民既不困,国且有利,兹古圣贤之用心也。?
——北宋《富国论》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什么思想?
(2)材料二的主张是什么?主要针对当时的什么现象??
(3)材料三在“利国便民”问题上肯定了什么主张?主要针对当时的什么问题?
(4)针对材料二、三反映的北宋社会问题,王安石推行了哪些新法?最终结果如何?说明了什么?
参考答案:(1)农业是天下的根本(或重视农耕)。
(2)平均土地。(1分)主要针对北宋中期土地兼并现象。
(3)由政府买入或卖出粮食调剂粮价的做法。 主要针对富商大贾控制粮价从中渔利。
(4)青苗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答出其中两点)。 遭到大地主、大官僚的反对而失败(或新法被废除)。 说明靠封建统治者自身内部调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土地兼并和人民疾苦等问题; 也说明了北宋政治的腐败。
本题解析:第(1)问强调农业生产(耕、织)的重要性,因而体现的是重农思想。第(2)问材料二的“主张”在“故平土之法,圣人先之”一句中,针对的“社会现象”也可以从材料中找到(“土田不均,富者日长,贪者日削”)。第(3)问论及的是市易法,回答时要结合材料,因材料反映的是粮食问题。第(4)问要回答的“新法”是与材料二、三反映出的问题相关的,而不是全部新法;“最终结果”是指整个变法的结果而不是理财措施的结果;“说明了什么”是依据前一问“最终结果”设计的,实际要回答的是你对“最终结果”有什么看法。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造成北宋积贫积弱局面的重要因素包括( )
①冗官、冗兵导致冗费,出现严重财政危机 ②北宋中期军队数量有所减少 ③北宋军队统兵权与调兵权分开,指挥效率和军队战斗力降低 ④北宋大力削弱武将军权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④
D.②③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北宋皇帝为加强专制集权。首先,集中军权。一方面,设立不同的机构管辖军队,调兵的没有统兵权,统兵的没有调兵权,使之相互牵制;另一方面,经常换防各地驻屯的军队,以达到将不识兵、兵不识将、将无常兵、兵无常将的目的。其次,集中行政权。设立几位宰相和参知政事,以相互牵制;三司管财政,直接对皇帝负责,削弱宰相权力。这种措施造成了北宋积贫积弱局面,故此题选B项
考点:北宋积贫积弱的原因
点评: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可与必修一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联系起来,考察的可能性也较大,有可能出跨模块题目,(1)利①使中唐以来重臣专权、武将拥兵和藩镇割据的基础得以铲除,从而维护中央集权的统一。②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持社会稳定。③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2)弊①机构重叠,官员数量庞杂,财政开支巨大;②调兵权与统兵权相互牵制,使军队作战指挥不灵,战斗力下降;③地方上财政困难,地方工作难以开展。这些因素给北宋种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