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这是两个意识形态对立的政府之间的战争,而分别支持南北双方的多个国家不同程度地卷入这场战争。这场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冷战中的一场“热战”。请问这指的是
A.越南战争
B.朝鲜战争
C.中东战争
D.海湾战争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欧洲各国封建主相继推行改革开始于
A.17世纪中期
B.17世纪晚期
C.18世纪前期
D.18世纪中后期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欧洲封建主改革时间的识记。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第一个明确宣布“教随国定”原则的国家是
A.德意志
B.法国
C.英国
D.瑞士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1517年,在德意志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路德揭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新教与天主教进行了长期的斗争。斗争的最终结局,是在德意志首先实践了“教随国定”的原则。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一个历史小组在讨论对于李鸿章的评价时,发生了分歧:
甲 :没有李鸿章就没有中国的近代化
乙:李鸿章不但双手沾满了人民的鲜血,而且是一个大卖国贼
丙:李鸿章领导的洋务运动改变了传统的“夷夏”观,开明的士大夫和官僚们认识到中国再不是“天朝之国”,而是世界各国的一员,并且是远不如西方各国富强的一员
丁:李鸿章领导的洋务运动促进西方科学技术和其他社会事物的逐步传入,在通商口岸、沿海地区,社会风气也开始发生了一些变化
以上几位同学的评价可能运用的历史史观依次是
A.近代化史观 ?社会史观 ?革命史观 ?全球史观
B.近代化史观 ?革命史观 ?全球史观 ?社会史观
C.全球史观 ?革命史观 ?近代化史观 ?社会史观
D.社会史观 ?革命史观 ?全球史观 ?近代化史观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通过对李鸿章的评价考查历史史观。甲显然是从近代化角度进行评价的;乙认为李鸿章是刽子手、卖国贼,这是从革命史的角度进行评价的;丙认为李鸿章领导的洋务运动使中国士大夫认识到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及中国在世界中的地位,这是从全球史的角度进行评价的;丁的评价角度也较明显。故选B项。
考点:史学理论与常识·史观·近代化史观、革命史观、全球史观、社会史观等。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王安石的《咏商鞅诗》: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据此,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在于
A.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
B.秦孝公的大力支持
C.得到广大人民的支持
D.取信于民,重视承诺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