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太古至春秋,君所任者,与共开国之人及其子孙也。……大夫以上皆世族,不在选举也。
——俞正燮《癸巳类稿》
材料二 今台阁选举,涂塞耳目;九品访人,惟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
——《晋书·段灼传》
材料三 《傅畅自序》云:“时请定九品,以余为中正。余以祖考历代掌州乡之论,又兄宣年三十五,立为州都令,余以少年,复为此任,故至于上品。”
——《太平御览》
材料四 乡、会试考官、房考、监临、知贡举、监试、提调之子孙及宗族,例应回避。雍、乾间,或另试,或题由钦命,另简大臣校阅。乾隆九年停其例,并受卷、弥封、誉录、对读等官子弟、戚族亦一体回避。
——《清史稿·选举志》
材料五 根据1855年前后英国议院辩论记录及相关资料,得出结论:“中国的科举制度在英国已广为人知……没有任何其他国家先于中国采用竞争性的文官考试制度,而且没有任何西方的个人、国家或种族声称其拥有考试制度的发明权。”
——张沅长《中国与英国的文官改革》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选官的主要依据是什么。西周为了维护政治稳定和权力的传接实行了什么制度?(2分)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傅畅为何能“至于上品”?与材料一中的选官制度有何共同特点?(3分)
(3)综合材料一到材料四,分析材料四中选官制度有何变化?(4分)
(4)综合上述材料,从君主专制和东学西渐的角度分析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影响。(3分)
参考答案:
(1)主要依据:血缘。制度:嫡长子继承制。
(2)原因:身为中正;门第高贵。 共同特点:封闭性、垄断性。
(3)选官形式:由世袭、推举到考试;选官标准:由血缘、门第到考试成绩;选官范围:不断扩大;选官特点:由封闭、垄断到公平、开放。
(4)从世官制、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的演变体现了统治基础的扩大,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中国科举制成为近代西方文官制度的蓝本,促进了近代西方政治的发展。
本题解析:第(1)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一指出:“太古至春秋,君所任者,与共开国之人及其子孙也。”君主选官的主要依据是开国之臣及其后代。由此分析可以回答出第一问。第二问结合所学可知西周为了维护政治稳定和权力的传接实行了宗法制度,其最大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第(2)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三《傅畅自序》中记载:“时清定九品,以余为中正。余以祖考历代掌州乡之论……故至于上品。”傅畅因为身为评定人才等级的中正官,加上出身于官宦世家,故能位列上品。第二问共同特点应和科举制开放、公开的选举特点相比较思考。
第(3)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在解答比较型的题目时要先找到比较的角度确立比较项。本问可以从选官的标准、范围、形式与特点等。再比较两者在这个角度范围内的具体变化内容即可。如:选官形式:由世袭、推举到考试;选官标准:由血缘、门第到考试成绩;选官范围:不断扩大;选官特点:由封闭、垄断到公平、开放。
第(4)题主要考查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解答本问需要注意影响可以从两个角度归纳,且要全面,即对中国封建社会统治和君主专制的影响和对西方选官制度的影响,如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加强君主专制;促进近代西方文官制度和近代政治的发展等。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西周政治制度·宗法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进·九品中正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进·科举制。
本题难度:困难
2、综合题 (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明史》
材料三 (清人赵翼说)“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
——《檐曝杂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中的示意图,指出图示一、二所表示的政治制度的名称分别是什么?(2分)图示一、三反映的政治制度分别是我国历史上哪两个朝代开创的?(2分)
(2)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晚期,材料二、三分别反映出这一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有哪些新的变化?(4分)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皇权与相权矛盾演变的趋势。(2分)
参考答案:
(1)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2分)。秦朝,元朝(2分)。
(2)变化:材料三反映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中国的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2分)材料四反映雍正年间设军机处,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2分)。(表述时应当注意史论结合。)
(3)相权不断被削弱,直至丞相最终被废除,皇权不断加强。(2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图片及史料获取信息并运用知识解题的综合能力。第(1)题第一问结合示意图可知中央设置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并有九卿,可知是三公九卿制;由图二可知皇帝下设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尚书省下设六部,可知是三省六部制。第(1)题第二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公九卿制是秦朝的,根据图三可知是行省制,结合所学是元朝首创的。
第(2)题从材料“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可知明朝废除丞相制,权分六部,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所以皇权空前加强;从材料四的“雍正年间,……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可知雍正年间,未解决西北军务设立军机处,结合所学知识军机处帮助皇帝处理政事,主要职能是上传下达,跪受笔录,没有决策权,所以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并达到顶峰。
第(3)题需要综合所有材料得出结论。材料材料一从秦朝的三公九卿到唐朝的三省六部制结合所学可知唐朝分散相权来加强君权,材料二明朝废除丞相,权分六部君权空前强化,材料三清朝设置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对此进行归纳总结可得到答案:相权不断被削弱,直至丞相最终被废除,皇权不断加强。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秦汉的政治制度·三公九卿制;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废丞相;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军机处;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的演变·演变趋势。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宋史》记载:“会元昊请臣,朝廷亦以厌兵,屈意抚纳”。宋朝对夏“屈意抚纳”的内容包括 ( )
①重开边境贸易 ②割让幽云十六州
③约为兄弟之国 ④封元昊为夏国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