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大全《古代中国的经济》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六)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故应选B。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是中国古代经济生活中普遍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 |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土地兼并的经济现象。土地兼并是古代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下无法克服的一种现象。故选A。B项指的是重视农业,轻视商业的发展,与材料无关;C项说的是尽量不与外部世界交往;D项是对材料的重复。
考点:土地兼并
点评:土地兼并的根本原因在于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土地兼并往往会造成政府的财政收入减少,因此封建社会的统治者往往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抑制土地兼并,如北魏的均田制等。但是随着政府手中掌握的土地不断地减少,均田制难以继续,说明封建社会只要土地私有制不发生变化,土地兼并就无法根除。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商业发展满足了人们的生活需要,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材料一 楚汉战争时,“楚汉相距(对峙于)荥阳也,民不得耕种,米石至万”(一石米值万钱)(《史记?货殖列传》),“关中大饥,米斛万钱”(斛:计量单位,与石相似)。汉兴,接秦之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钱。到汉文帝时,谷价至“石数十钱”(桓谭《新论》),甚至有每石“粟至十余钱,鸣鸡吠狗,烟火万里,可谓和乐者乎!”的记载(《史记?律书》)。到汉武帝时,“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史记?平准书》)。
(1)说明材料中粮食价格的变化。(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粮价变化的原因。(3分)
材料二《文献通考》卷14记载,宋太祖即位后,即下诏减宽商税,“榜(张榜公布)商税则例于务门(务,榷货务,掌管专卖的机关),无得擅改更,增损及创收”。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年)又下诏:“关市之租(税),……当从宽简,……其参酌裁减,以利细利(百姓的点滴收益),”“除商旅货币外,贩夫走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即税)。”
——孙健编著《中国经济通史》
材料三 北宋税收比例变化表
| 时间 | 两税收入比例( |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清代资本主义萌芽有所发展,其表现不包括 ( )
A.分工更细密
B.地区从南方沿伸到北方
C.部门涉及冶铁、伐木等
D.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海客乘天风,将船远行役。譬如云中鸟,一去无踪迹。
--(唐)李白《估客乐》
夜雨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
--(唐)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时会琴客》
材料二 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宋)陆游《杂赋》
尔来盗贼往往有,劫杀贾客沉其艘。
--(宋)王安石《商感》
材料三 16世纪以前,西欧的物价在数百年内一直是比较稳定的。只有当战争、欺收、瘟疫时才会发生暂时波动。但在16世纪欧洲各国流通的贵金属重量增加了3倍,相应地从16世纪30年代起,物价一直迅速上涨。……到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比16世纪初平均上涨了4.2倍,法国物价指数比16世纪初高2.2倍,英国高2.6倍,荷兰的主要城市高3倍,阿尔萨斯、意大利和瑞典高将近2倍。
——摘自萧国亮、隋福民著《世界经济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商业发展的基本情况。(4分)
(2)根据材料二你能看出哪些历史信息?面对商品经济发展的新状况,宋政府依旧实行什么经济政策?(4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16世纪欧洲物价上涨的主要因素。(4分)从社会转型角度,分析16世纪欧洲物价上涨对欧洲社会产生的影响。(4分)
参考答案:(1)唐朝时,商业贸易活跃,一些商人为追逐利润而远离家乡;海外贸易发达(2分)出现不受时限的夜市,酒店和娱乐业兴旺。(2分)
(2)信息:商业发展深入农村,出现草市;富商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得不到保障。(2分)
政策:重农抑商(2分)
(3)因素:新航路开辟,欧洲殖民者从非洲、美洲掠夺大量金银,导致欧洲贵金属大量增加,市场金银贬值,物价上涨。(4分)
影响:引起价格革命,加速社会分化和西欧封建制度解体,促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推动欧洲社会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4分)
本题解析:第(1)问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海客乘天风,将船远行役。譬如云中鸟,一去无踪迹”体现了唐代商人为追逐利润而远行,进行海外贸易;“夜雨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体现出了唐代夜市的繁荣。
第(2)问“信息”一问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体现了农村中的草市;“尔来盗贼往往有,劫杀贾客沉其艘”体现了商人的安全得不到保证。“政策”一问,需要结合所学知识,虽然宋代商品经济比较繁荣,但是封建政府仍然没有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第(3)问,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因素”一问依据材料中的“16世纪”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新航路开辟后,大量金银流入欧洲引起了物件上涨”。“影响”一问,要抓住设问“从社会转型角度”结合所学知识来解答。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唐代和宋代商业;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新航路的开辟?商业革命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中历史高考知识点《第一次世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