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身是菩提树,心似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与这首佛教唱词提倡的修炼方式有类同的是
A.黄老之学
B.程朱理学
C.陆王心学
D.经世致用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佛教和陆王心学都强调内心的修炼。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元初统治者认为“汉人无补于国,可悉空其人以为牧地”,但后来又不得不采用“以农桑为急务”的政策,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统治者重视缓和阶级矛盾
B.统治者重视缓和民族矛盾
C.统治者重视调整政策,发展经济
D.落后的征服民族最终为被征服者的较高文明所征服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材料主要反映了蒙古族采用汉族先进的文化及措施的问题,实际上反映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故选D。ABC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并不是从实质上进行的分析,实质问题应该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
点评:忽必烈改制是实现蒙古族封建化的重要措施。蒙古族逐渐采纳了汉族较高级的文化来管理文明较高的地区,反映了落后的征服民族最终为被征服者的较高文明所征服。和忽必烈改制内容相似的是孝文帝的改革。其改革在很大程度上也推动了北魏的封建化进程和民族融合。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盂子说:“得乎斤民而为天子,得乎太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人夫。”董仲舒提出“君权神授”、“大一统”的思想。两者思想主张的共同点是?
A.主张民贵君轻
B.维护统治秩序
C.强调层层分封
D.体现以德治民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董仲舒“大一统”和“君权神授”思想,为后世封建统治者提供了统治的理论基础。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下列近代中国的几种人中最先穿上西装的有可能是( )
A.通商口岸的码头工人
B.内地学校里的生员
C.乡下的土财主
D.洋行里的职员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在中国近代通商口岸和广州、上海等地穿上西装的先后顺序为买办和留美幼童。故洋行里的职员有可能最先穿上西服。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一五”计划的实施,使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并在此基础上
建成了社会主义制度,由此可知: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
A.史料正确,理解准确,史论合理
B.史料正确,理解准确,史论不合理
C.史料不正确,理解不准确,史论不合理
D.史料正确,理解不准确,史论不合理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得知史料正确,但是我国社
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在三大改造完成之后,所以理解不准确。所以选D。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