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罗斯福新政开创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先例,其指导思想与凯恩斯主义有异曲同工之妙。凯恩斯主义的内容之……是通过通货膨胀刺激需求,以促进经济发展。据当时美国的经济状况,罗斯福新政首先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 ]
A.推行失业救济,缓和社会矛盾
B.兴办公共工程,扩大经济需求
C.整顿银行金融,恢复银行信用
D.调节工业生产,避免盲目战争
2、判断题 1929~1933年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当时人们最有可能的体验是
[? ]
A.“牛奶面包价格都涨到天上去了”
B.“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
C.“整个西方世界像一潭死水般平静”
D.“为共渡难关各国变得亲如兄弟”
3、判断题 20世纪60-70年代,新加坡和韩国的经济高速发展,其共同点有
①吸引外资,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②适时调整战略,产品更新换代,发展高技术产业
③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发展外向型经济 ④实行大型企业国有化、集团化,集中投资?
[? ]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4、判断题 1933年,美国成立农业调整署,购买并屠宰了大量牲畜。这一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 ]
A、增加肉类储备应急救济
B、减少农业津贴开支
C、提高并稳定农副产品价格
D、缓和农场主间的竞争
5、判断题 贸易保护主义是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中破坏性经济政策的代表。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0年,美国通过了臭名昭著的《斯姆特霍利关税法》,对2万余种进口商品征收高关税,立即引起欧洲国家对美国产品的报复措施,使全球贸易几乎终止。在1913-1938年的25年间,世界工业生产量增长了83%,但是世界贸易量只增长了3%,年增长率为0.7%……许多国家对对外贸易的依赖性减小了。
材料二:著名作家沃尔特·李普曼在1932年曾评论说:“或许,在人类知识的现阶段,我们尚未具备理解这样一种大规模新型危机的条件”,“它也许是一次人类理解能力的危机”。垄断巨头梅隆哀吧:“我不相信我们有什么秘诀或灵符能补救我们所受的灾害。”1933年1月,前美国总统柯立芝在临终前哀叫:“我看不到任何让位于希望的东西,看不到任何有希望的人。”
材料三:1947年10月30日,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23个发起国签约,承诺在今后的国际贸易中遵循关贸总协定的规定。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宗旨是:“缔约国各国政府认为,在处理它们的贸易与经济事务关系方面,应以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保证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的巨大持续增长,扩大世界资源的充分利用以及发展商品的生产与交换为目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必须作出互利互惠的安排,以便大幅度地削减关税和其它贸易障碍,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1913-1938年国际贸易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给世界所造成的影响。(3分)
(3)概括说明材料三与材料一间的内在联系。据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宗旨指出其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的重大作用。(4分)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