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古代中国的经济》高频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七)
2、选择题 下列工具中,主要不具备功能灌溉的是 |
3、选择题 余英时在《士与中国文化》一书中指出“15世纪以来,弃儒就贾是中国社会史上的普遍的新现象。不但贾人多从士人中来而且士人也往往出身于商贾家庭。明清的中国也可以说是一个士魂商才的时代。”这说明中国明清时期
A.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已名存实亡
B.读书人通过商业活动跻身仕途日益普遍
C.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D.商业经营的好坏是衡量士人成功与否的标准
4、选择题 宋元时期,在部分地区的人们心目中,四海龙王(传说其主要职责是在人间司风管雨)的地位每况愈下,逐渐为妈祖(是海洋贸易者、船工、海员、旅客、商人和渔民共同信奉的神
5、综合题 (20分)中国的国际交往随时代的发展而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后期开始,一些西方传教士来华,把西方的天文、数学、地理等方面知识介绍给中国,中国开始介绍和引进西方的科学知识,如徐光启翻译了西方的科学技术书籍,介绍了欧洲的水利方法。
(1)根据材料一,说明明清时期中外关系出现了哪些变化?(3分)分析这些变化给中国带来的影响。(3分)
材料二 段祺瑞相信,“日本人既已加入(指参加一战),我若不参加,日本对青岛势必染指掠夺”,而“德国虽系当今之强国,但众怒难犯。料其难以取胜。将来协约国取得胜利,中国将成局外之人,而我国参加,那将迥然成另一局面。到时中国也是战胜国之一,和会上有我一席之地……”
——《中国从“一战”获得多少好处》
(2)根据材料二,概括段祺瑞主张参战的动机,其动机是否实现,请以史实加以说明。(4分)
材料三 1944年,中外记者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大全《20世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