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分民生问题,即有关国民的生计与生活问题。中国自古以来就将“民生”与“国计”相提并论,民生问题一直与国家发展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己……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壮者以眼日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
——《孟子》
材料二 “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故对于全国人民之食、衣、住、行四大需要,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其谋织造之发展,以裕民衣;建筑大计划之各式屋舍,以乐民居;修治道路、运河,以利民行……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息,矿产水力之利,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
——摘自1924年孙中山的《建国纲领》
材料三 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首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者所救、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上的报告》
小题1:根据材料一并思考回答,孟子认为统治者应当怎样实施“仁政”?(2分)
小题2:根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对民生问题的看法和解决民生问题的办法。(5分)
小题3:结合材料二、三,比较孙中山与胡锦涛在民生问题上有何相同的看法。(3分)
小题4:你如何看待民生问题?(2分)
2、判断题 2010年1月7日,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论坛开幕式上,中国与东盟国家领导人共同转动“金钥匙”,自贸区“合作大门”缓缓开启,中国和东盟国家开始步入“零关税”时代。这反映了当代世界经济
A.国际贸易方式多样化
B.商品结构复杂化
C.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D.市场竞争激烈化
3、判断题
中国近代史上,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①外国资本的压迫?②封建势力的压迫?③官僚资本的压迫?④战争的影响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4、判断题 五口通商后,福建武夷山的特产茶叶行销海外,山民纷纷伐木铲草种茶,使得“苍崖铲为赤壤,清溪泛为黄流”。但“外洋印度产茶日多,(武夷茶)行销日滞”,又因外商控制了价格,最终武夷“市疲山败”。这说明了(? )
①中国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②生态环境被破坏 ③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使武夷山茶叶失去海外市场 ④鸦片战争后,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日益提高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5、判断题 温总理2008年1月三次南下指挥抗雪灾工作时说:“民安了国才能安,国安了领导人的心才能安”。5月12日汶川地震后,温总理多次强调将救人放在抗震救灾工作的第一位,以上体现了我国民本思想。在我国古代先哲中,第一次将民本地位、作用提高到高于君主的是
A.孔子
B.庄子
C.孟子
D.韩非子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