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二战后,国际组织的发展进入新阶段,除建立几乎包括世界上所有国家的普遍性一般国际组织联合国外,区域性的国际组织也大量涌现。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 ]
A.区域性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
B.大国强权政治主导着国际关系
C.民族主义政治诉求不断高涨?
D.联合国政府调节机制效力不足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观察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然后给它们排序,以下正确的是

①中途岛海战时美国航母被击沉

②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情景

③攻克柏林战役

④诺曼底登陆的情景
[?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②④③
D.③④①②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斯塔夫里阿诺斯论述道:“两次大战战后时期的另一个差别是,1945年以后殖民地人民进行了卓有成效的革命,这与1918年以后帝国权力的强化形成了鲜明对照。”这里“帝国权力的强化”指的是
A.战胜国积极展开军备竞赛
B.战胜国实施民族自决原则
C.殖民地“委任统治”形式
D.法国在欧洲寻求安全保障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一战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一战后帝国权力的强化”指的就是殖民地“委任统治”形式。其它是错误的。所以选C。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是:
A.中国战场牵制了日本军队
B.苏德战场是抗击德军的主战场
C.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联合
D.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C是根本保证,ABD都是其中的一种表现。
本题难度:困难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俾斯麦利用提高进口关税来增加帝国政府的财政收入。德国政府在1885年和1887年两次调整关税,其中粮食进口税大幅度上调。德国农业界趁机与工业界结成保护关税联盟,以抵制美、俄等廉价农产品的冲击。……统治集团(容克资产阶级)利用民族主义情绪实现国内专制,推行对外扩张。德国1914年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是1880年以后总体政策的逻辑结果——德国走向经济民族主义,引发了欧洲各国竞相采取类似的政策,其结果是对抗的不断升级。?
——邢来顺《工业化冲击下的德意志帝国对外贸易及其政策》
材料二?欧洲战争刚开始时,美国仍然采取超脱的态度,奥匈皇储的被刺事件在美国几乎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应。美国庆幸自己在地理上的超然位置。一家芝加哥报纸评论说:“真应该好好感谢哥伦布发现了美洲。”美国总统威尔逊1914年9月呼吁美国人民“从思想到行动都应采取不偏不倚的态度。”
材料三?1915年1月和1916年初,威尔逊曾两度派遣他的顾问豪斯前往欧洲调解,但豪斯在与英法和德国方面接触以后,得出了“在付出了这么多生命财产的代价以后,没有人肯轻易地接受无结果的和平”的印象。?
材料四?到1917年4月美国正式参战时,由华尔街的银行给予协约国方面的现金贷款已达20亿美元,而给德国的贷款只有2?700万美元。?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德国实施经济政策的实质,概括一战发生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反映出美国对欧洲战争采取了怎样的政策?采取这种政策的优势条件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中豪斯的“印象”是否正确?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四与材料二有何矛盾之处?这种矛盾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结果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经济民族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民族主义情绪高涨和经济对抗不断升级,导致了一战的爆发。
(2)“中立”政策。“在地理上的超然位置”。?
(3)正确。战争对双方是一场帝国主义性质的掠夺战争,因而在没有分出胜负之前,都不肯终止战争。
(4)材料二宣称“不偏不倚”的态度,材料四则反映出利用“中立”地位同交战双方作军火生意,并表现出了倾向和支持协约国的态度。说明美国并不甘心置身事外,同样暴露了美帝国主义的本质。结果,在双方都已筋疲力尽的情况下,迫不及待地参加对德作战。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