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下图反映了当时中国共产党

[? ]
A.走中心城市暴动的道路
B.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C.打响了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
D.流动作战,袭击国民党后方
2、判断题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由于共产党的土地改革政策赢得了农民的支持,同时日本人在东部沿海的进攻又削弱了蒋的政府,毛泽东逐渐扩大了他的力量。”在上述观点所体现的时期或时段里,毛泽东发表的重要论著最有可能是
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新民主主义论》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论十大关系》
3、判断题 中山先生临终前遗书苏俄:“你们是自由的共和国联合之首领……我希望国民党在完成其由帝国主义制度解放中国及其他被侵略国之历史的工作中,与你们合力共作……”下列哪一项最能体现材料中的意愿
A.三大政策
B.新三民主义
C.三民主义
D.同盟会纲领
4、判断题 “毛泽东是一个杰出的共产党领袖,他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拒绝了只能依靠城市无产阶级进行革命的这个马克思主义的原则。”他这样做是因为
[? ]
A.中国革命只能依靠农民阶级
B.要不断发展和完善马克思主义
C.城市中心论不符合中国国情
D.第三国际对中国革命指导不利
5、判断题 宪政是学术界的热门术语,中国学术界对它的推崇和研究可为炙手可热,其势头直追百年前的宪政风潮。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作为舶来品,“宪政”一词何时在中文世界出现难证其详。据笔者掌握的资料,梁启超早在1899 年4 月《清议报》上发表的《各国宪法异同论》中已经使用宪政一词,至于是否属于最早使用尚有待考证。梁启超在其著述中将宪政解释为立宪政体,“世界之政体有两种:一曰有宪法之政(亦名立宪政体);二曰无宪法之政(亦名专制之政)。立宪政体,亦名有限权之政体。专制政体,亦名无限权之政体。有限权者云者,君有君之权,权有限;官有官之权,权有限;民有民之权,权有限”。……清末预备立宪启动后,宪政一词的使用渐渐增多。
——张一兵主编《政治哲学关键词》
材料二? 今天(1940 年2 月20 日)延安各界人民代表开宪政促进会的成立大会,是为了发扬民意,战胜日本,建立新中国。宪政是什么呢?就是民主政治,是新民主主义的宪政。它不是旧的、过了时的、欧美式的、资产阶级专政的所谓民主政治;同时,也还不是苏联式的、无产阶级专政的民主政治。孙中山曾说过“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也。”……世界上历来的宪政,都是在革命成功有了民主事实之后,颁布一个宪法去确认它。中国则不然,中国的革命尚未成功,国内除边区等地而外,尚无民主政治的事实。所以现在的宪政运动是争取尚未取得的民主,不是承认已经民主化的事实。这是一个大斗争,决不是一件轻松容易的事。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宪政》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启超的宪政思想及其实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毛泽东新民主主义宪政思想的特点及其进步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