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933年1月,希特勒任德国总理,德国进入了法西斯专政时期,与此同时,世界局势也处于动荡不安之中。以下符合史实的是:
A.罗斯福总统在就职典礼上发表演说,准备实施新政
B.中国人可以从报刊、广播和影视中了解世界大事
C.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紧了在国际市场的争夺
D.日军制造了华北事变,平津危急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1933年,正处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时期,西方各国正加紧对市场的争夺。罗斯福就职是1931年,华北事变是1935年。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国际格局的演变(5分)
下列图表的内容与20世纪的国际格局有关,左侧是史实的陈述,右侧是对陈述的推论判断这些推论正确与否,并在答题纸相应的序号中填上是或否
史?实
| 推?论
| 判断
|
①1882年三国同盟形成,1907年三国协约形成
| 英德矛盾是两大军事集团最主要矛盾
| ?
|
②1914年7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 是帝国主义国家争霸所造成
| ?
|
③《凡尔赛和约》把战争罪责推给德国及其盟国
| 是强权政治的产物
| ?
|
④英国的世界霸权在一战后遭到美国挑战
| 欧洲列强在世界舞台中已无发言权
| ?
|
⑤一战后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 为20年代世界的相对平稳发展创造了条件
| ?
|
?
参考答案:33. 国际格局的演变(5分)
① 是?②是?③ 是 ④否?⑤ 是
本题解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英德矛盾是当时世界的主要的矛盾,是新老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1914年萨拉热窝时间的发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开始的标志。一战是帝国主义的争霸战争。一战以协约国的胜利而告终,在随后签订的《凡尔赛和约》中对战败国进行了报复性的惩罚,体现了强权政治的色彩。一战使欧洲遭受到巨大的破坏,但是欧洲依然是世界的中心,说欧洲已无发言权是错误的的。一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帝国主义的战后世界体系,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20年代的和平与经济的恢复。
点评:一战是帝国主义国家为了瓜分世界而进行的非正义的战争。从1914年开始到1918年结束,共4年。在这四年中一共可分为三个阶段,三条战线,两大集团进行了殊死的搏斗,最终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最终协约国胜利,签订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虽然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体系,但是毕竟维系了20年代的和平,为恢复经济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首先提出建立国际联盟的倡议,但结果是国联为英法所控制,美国没有加入国际联盟。以下解释最正确的是:
A.美国的经济实力不如英法
B.西欧仍具有与美国抗衡的实力
C.英日同盟在远东牵制了美国
D.国内的种族矛盾削弱了美国的实力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德国法西斯上台的主要途径是
A.军事政变
B.和平选举
C.武装起义
D.对外扩张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从文明演进角度看,两次世界大战后成立的国际联盟和联合国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根据相关历史事实,下列选项中能为这句话提供有力支撑的是(?)
A.这两个全球性国际组织使世界和平得到有效维护
B.这两个全球性国际组织的成立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追求和平的愿望
C.这两个全球性国际组织的存在遏止了世界战争的爆发
D.这两个全球性国际组织使世界各国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国际联盟和联合国都是本世纪以来对国际关系影响深刻的全球性国际组织,这两个组织都是世界大战的产物;在性质上都是全球性国际组织;在宗旨上都以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为宗旨,故B项正确;从效果和影响来看,国联成员国不及联合国普遍,对成员国的约束力也不及联合国。国联由于受少数大国控制,导致在许多国际事务处理上不公正,制裁侵略软弱无力,国联并没有遏止了“二战”的爆发。联合国在成立初期,由于受美国控制,从而使其宗旨得不到有效发挥,但也发挥过一些有益的作用,如参与推动印度尼西亚独立事务,这是联合国史上首次有效处理殖民地问题。故A、C、D项不正确。
点评:文明史观,通常被称为文明史研究范式,是研究历史的一种理论模式。最初产生于启蒙运动时期。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从横向看,人类文明史的内涵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人类文明从范围上可以分成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中华古代文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等若干系统:一要注意不同文明类型的特点与主要成就,二要注意不同类型的文明之间的交流、借鉴、融合与碰撞。从纵向看,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就是现代化的过程。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