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历史知识点复习《古代中国的经济》高频考点预测(2019年最新版)(二)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的农业。依据所学可知,材料意思是“之前农民因为不会使用牛耕导致常常吃不饱,王景教给他们开垦荒地,使用牛耕,因此获得丰收。当遭受灾荒时减免赋税,开仓赈济灾民。”分析选项,A、B、C选项符合题意,B与题意无关,所以应选B项。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史记?货殖列传》载:“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可见,司马迁的经济思想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关键要读懂材料的意思。材料的大意是,人们各按其能力干自己的工作。尽自己的力量,来满足自己的欲望。因此,东西贱是贵的征兆,东西贵是贱的征兆。这就刺激各行各业的人努力从事自己的职业,以自己的工作为乐趣,就如同水往低处流一样,昼夜不停。用不着召唤,他们自己会送来;东西用不着寻求,人们自己会生产。这难道不就证明了农、虞、工、商的工作是符合经济法则的吗?可见,司马迁认为社会分工是自然形成的。因此选择B。ACD不符合题意,排除。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和特点·古代中国经济政策·司马迁的经济思想
本题难度:一般
3、简答题 宋朝在中国是个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的时期。
材料一 英国科学院院士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说:“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
材料二 日本学者薮内清在《中国·科学·文明》中说:“北宋时代……儒学方面兴起了后来被称作宋学或朱子学的新儒学。”新儒学讲究由心而发,格物致知,在文学艺术和社会生活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材料三 苏轼认为:“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为成书也”,强调书法的精神气度。他还认为,“我书意造本无法”,“自出新意,不践古人。”
材料四 宋徽宗赵佶以画鸟擅长,不仅建立了皇家画院,而且有考试制度。如一次出考题“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获得第一名的却画着船夫躺在船尾,独自吹着笛子,是“非无舟人,只无行人”。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举三例说明宋朝的科技发展“已呈巅峰状态”及对世界文明的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9分)
(2)根据材料二、三、四,指出新儒学的产生对宋代文人书法、绘画特点的影响。(5分)
(3)明代晚期,思想家李贽对统治阶级极力推崇的新儒学大加鞭挞,痛斥孔子为“庸众人类”。结合所学的知识,谈谈李贽这样做的社会原因。(6分)
参考答案:
(1)①活字印刷术,推动世界文化的传播。②火药广泛运用于军事,帮助西方资产阶级在近代战胜封建专制。③指南针运用于航海;在地理大发现中(或新航路的开辟)起了重要作用。(9分)
(2)宋代理学的兴起使文人更加注意内心的修养,反映在书法上强调精神气度,绘画上更加注重意境。(5分)
(3)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新儒学进一步束缚了人们的思想。(6分)
本题解析:(1)本小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题文要求是“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考查了四大发明中活字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对世界文明的影响。
(2)本小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新儒学讲究由心而发,格物致知”反映了理学兴起后更加注重内心修养,“强调书法的精神气度”、“自出新意”反映了书法上强调精神气度,“非无舟人,只无行人”反映了书画上注意意境。
(3)本小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以致用”。结合教材知识,理清明代晚期李贽等思想家早期启蒙思想产生的背景、影响等,可以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以及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等角度概括性的进行做答。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四大发明;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古代中国的艺术成就·两宋时期的书法成就;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明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经济结构的变化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对外交往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特点。回答22~24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12分)历史图片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请仔细阅读如下两图,寻找图中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对图片进行解读。要求:列举信息符合史实,逻辑关系严密,论证充分合理,具备论从史出的基本特征。
参考答案:评分标准:
第一等:(10~12分)
能准确指出《农耕图》与《唐朝长安城平面图》蕴含的历史信息及二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并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的原理角度分析出其实质反映的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经济基础是小农经济,论证充分合理。
第二等:(7~9分)
能指出《农耕图》与《唐朝长安城平面图》蕴含的历史信息及二者之间的逻辑关系的逻辑关系,并能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的原理角度分析,论证较为充分合理。
第三等:(4~6分)
能指出《农耕图》与《唐朝长安城平面图》蕴含的历史信息,并能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的原理角度分析。
第四等:(3分及下)
逻辑关系不清,分析不准确或没有分析,论证不充分或没有论证。
(注:若从小农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角度回答可酌情给分,但最高不超过9分;若从小农经济和城市发展的角度回答,最高计6分)
示例
《农耕图》反映的是中国古代的小农经济,而《唐朝长安城平面图》整齐划一的规划,严整的布局无不体现着专制主义皇权的威严。
在中国封建社会时期,小农经济是专制主义皇权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专制主义皇权要维护其统治,就必须要巩固小农经济,从而确保田赋的征收,徭役的征派。而小农经济由于其自身的脆弱性,就必须依赖外来力量的保护才能生存发展,专制主义皇权正好提供了这种保护。
因此,《农耕图》与《唐朝长安城平面图》反映的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
本题解析:图片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做题的关键是能准确指出《农耕图》与《唐朝长安城平面图》蕴含的历史信息及二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并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的原理角度分析出其实质反映的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经济基础是小农经济,论证充分合理。
图片内容:《农耕图》铁犁牛耕反映的是中国古代的小农经济,而《唐朝长安城平面图》整齐划一的规划,严整的布局,体现的是专制主义皇权的威严。
两者关系:小农经济是专制主义皇权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而小农经济由于其自身的脆弱性,专制主义皇权为小农经济提供保护。反映的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小农经济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第二次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