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张謇是晚清状元。他不热心官场,而是积极投身实业。一战期间,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仅大生纱厂一、二厂,到1921年就获利白银1600多万辆,其中2/3是在一战期间获得的。这一历史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
A.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无暇东顾
B.辛亥革命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C.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此伏彼起
D.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奖励实业的法令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一战期间,欧洲各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对华输出的资本和商品都有所减少,在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得到了一次发展的机会,迎来了一个短暂的春天。所以答案选A。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956年在北京召开的中共八大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下列有关中共八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经建立起来的新形势下召开
B.它正确地分析了中国国内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
C.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D.八大确定的路线被长期坚持下来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963年8月,苏美英三国在莫斯科签订部分禁止核武器试验条约后的一天,法国总统戴高乐与前总理富尔一起商讨中国问题。次年1月27日,中法正式发表建交公报。下列对中法建交的背景因素表述正确的是
A.“一边倒”政策增强了中国实力
B.中国在联合国内发挥了重大作用
C.世界政治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
D.世界范围核战争的危险已经消除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该题为材料型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的信息提取与分析的能力。题中的时间是1963年,要求的是中法建交的背景,ABD三项属于表述错误;C项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才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冯骥才在《关于文革博物馆》一文中写道“一代人经受的惨痛教训,是下一代人的精神财富。”这里所说的“教训”主要是指
A.要注重民主与法制建设
B.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C.要依据生产力水平及时调整生产关系
D.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文革”对民主法制进行了无情的践踏,所以要避免类似的悲剧重演,就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从制度上解决问题。故选A。BD项要遵循经济规律是指的经济建设方面;C项指的是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教训。
点评:文革不是考试的重点内容。文革时期左倾错误发展到顶峰,个人崇拜思想泛滥,给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带来严重的破坏,文革后,国家吸取教训,加强了民主法治的建设,取得了一些列的成果。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二次革命失败的客观原因是 ( )
A.缺乏思想预备
B.军事指挥失误
C.力量涣散,缺乏统一指挥
D.北洋军阀力量强大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注重“客观原因”的条件限制,ABC三项是二次革命失败的主观原因。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