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取的措施中,有利于商业发展的有
①统一货币
②统一度量衡
③修筑驰道
④文化专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电视剧《乔家大院》在中央电视台热播之后,晋商乔家的发祥地成为“五一”黄金周天南地北的游客首选热门景点。这种晋商现象的出现反映的是何时商业发展的特点?
A.春秋战国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一主张属于
A.儒家“仁爱”思想
B.墨家“兼爱”思想
C.儒家“礼治”思想
D.墨家“非攻”思想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材料意思是:对待别人的国家,要象对待自己国家一样;对待别人的家庭,要象对待自己家庭一样;对待别人要象对待自己一样。这反映的本质是要相亲相爱,体现墨家“兼爱”的思想主张。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某一中国古代思想家说:“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又说:“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这位思想家应是
A.孔子
B.老子
C.墨子
D.韩非子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原文大意是圣人治理天下的原则是:排弃充斥于人民心中的各种成见,满足人民的温饱需求,软化人民的犟执趋求,提高人民的自立自足能力。通常使人民不执成见、不生贪欲,使那些"智者"不敢为所欲为。从事于无所成为的作为,即可以得到全面的治理。因此体现了“无为”的道家思想。孔子主张“仁政”,墨子主张“兼爱”“尚贤”,韩非子主张“法治”,因此B符合题意。
考点:诸子百家
点评: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思想的时代性和阶级性
(1)随着奴隶制的瓦解,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利益的思想家,为挽回统治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主张。老子主张“无为”,希望社会退回到“小国寡民”的状态,表现了其没落、消极的情绪。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即缓和矛盾,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2)战国时期,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代表小生产者利益的墨子主张“兼爱”、 “非攻”,要求平等,反对战争,主张任人唯贤。
(3)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思想家,随着地主阶级实力的增强和封建制度的确立,对于如何改造社会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孟子主张实行“仁政”,目的是调和阶级矛盾,以利于封建统治。荀子“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体现了上升时期的地主阶级利用自然,发展生产方面的朝气和信心。
(4)韩非子的思想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改造旧制度的进取精神和加强封建集权的迫切愿望。他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要根据现实的变化来制订政策,这种主张变法革新的历史观为当时地主阶级的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其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要求,为结束诸侯割据,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提供了理论依据,秦始皇
统一中国后的许多政治措施就是韩非子理论的应用。因而法家思想在战国时期最受统治者推崇。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墨子、商鞅、韩非思想的相似之处是
A.反对兼并战争
B.主张互爱互利
C.反对奴隶主贵族世袭特权
D.主张中央集权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要求学生对墨子、商鞅、韩非子三人的主要思想有一较全面的了解,从而找出他们思想的相似之处。A、B两项很明显是墨子的思想而商鞅是不反对战争的,故可以排除A项;商鞅主张实行连坐的,因此可排除D项;墨子主张互爱互利,反对中央集权的,故可排除D项;墨子反对王公贵族的任人唯亲的,商鞅主张贵族无军功不再受爵的,韩非子主张“法不阿贵”的,故C项是三人思想的相似之处。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