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抗战时期,国统区民族工业大批破产,主要是由于
①美国的经济侵略
②国民政府的统制经济政策
③国民政府加强对工业的垄断
④日本的野蛮经济掠夺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孔子说:“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由此判断,当时孔子对现状的态度是
A.肯定
B.否定
C.中立
D.无所谓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这违反了西周的礼制思想,孔子创立儒家学说的目的在于改变战乱频繁的现实社会,恢复礼乐和谐的理想社会,所以答案选B,A C D三项表述与史实不符。
考点: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
点评:儒家思想起源于我国春秋晚期,为孔子所创,是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的大宗,但在春秋战国时期并未享受特殊礼遇,直到汉武帝时期才确立为正统思想,成为影响此后中国两千年历史的主流思想。直至今日,复兴国学的内容中儒家思想仍占主导地位。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认为“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的学派是
A.法家
B.儒家
C.道家
D.墨家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法家学派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韩非子是发家的代表人物。他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当代必然胜过古代,人们应该按照现实需要进行政治改革,不必遵循古代的传统。韩非子主张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国家大权集中在君主一人手里,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某一中国古代思想家说:“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又说:“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这位思想家应是
A.孔子
B.老子
C.墨子
D.韩非子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原文大意是圣人治理天下的原则是:排弃充斥于人民心中的各种成见,满足人民的温饱需求,软化人民的犟执趋求,提高人民的自立自足能力。通常使人民不执成见、不生贪欲,使那些"智者"不敢为所欲为。从事于无所成为的作为,即可以得到全面的治理。因此体现了“无为”的道家思想。孔子主张“仁政”,墨子主张“兼爱”“尚贤”,韩非子主张“法治”,因此B符合题意。
考点:诸子百家
点评: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思想的时代性和阶级性
(1)随着奴隶制的瓦解,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利益的思想家,为挽回统治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主张。老子主张“无为”,希望社会退回到“小国寡民”的状态,表现了其没落、消极的情绪。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即缓和矛盾,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2)战国时期,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代表小生产者利益的墨子主张“兼爱”、 “非攻”,要求平等,反对战争,主张任人唯贤。
(3)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思想家,随着地主阶级实力的增强和封建制度的确立,对于如何改造社会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孟子主张实行“仁政”,目的是调和阶级矛盾,以利于封建统治。荀子“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体现了上升时期的地主阶级利用自然,发展生产方面的朝气和信心。
(4)韩非子的思想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改造旧制度的进取精神和加强封建集权的迫切愿望。他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要根据现实的变化来制订政策,这种主张变法革新的历史观为当时地主阶级的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其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要求,为结束诸侯割据,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提供了理论依据,秦始皇
统一中国后的许多政治措施就是韩非子理论的应用。因而法家思想在战国时期最受统治者推崇。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明朝统治者制定了许多有关经济的法令,如“钞法”“盐法”“茶法”“市厘”,并对借贷、买卖、市场都有具体规定,其原因是
A.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
B.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的需要
C.一条鞭法推行的影响
D.郑和下西洋推动外贸发展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