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答题模板《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在线测试(2019年最新版)(八)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所学,宗法制下,分封的基本依据是嫡长子继承制,有严格的嫡庶之分。在当时的人们看来这是天意,天意是不可违背的。故本题选择D项。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对下表中清朝军机处职能(部分)的表述,正确的是
A.参议要政 B.监察百官 C.备答顾问 D.承旨遵办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提取材料信息。由材料“发折、接折、见面、述职、过朱、交发”的过程可以看出军机处的职能只是承旨办事,而不能参议要政,监察百官、备答顾问也无法体现出。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密折”一词始用于康熙朝,最初为一种特权,仅限于少数亲信官员等使用。康熙五十一年前后,地方和中央人员才普遍获得奏折权。雍正帝继位以后,又给予道员、知府、同知、副将一级的官员密上奏折的权力。据统计,当时上密折的人数已达到1000人以上。这表明( )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清朝采用密折制度,允许和鼓励中央和地方官员,直接向皇帝递密折。密折制度的作用有两个,一是增添皇权的神秘感。二是起到了使官员、尤其是同僚,相互告密的作用,从而起到巩固统治、加强中央权力的作用。所以B正确;A开放性错误;C中顶峰的标志是军机处,D加强了对官员的监督。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密折制度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左传》记载:“故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这则材料反映的政治制度有( )
①分封制 ②宗法制 ③科举制 ④郡县制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相关历史基础知识,解读材料,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这是层层分封,即分封制的体制,①正确;“各有分亲,皆有等衰”这是等级制的体现,②正确;③④的说法,题干材料并没有涉及,排除含③、④的选项。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明太祖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出现丞相专权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丞相中多是奸臣
B.皇权软弱
C.丞相权力过大
D.封建专制制度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丞相专权或宦官专权的根本原因都要从社会制度本身去思考,即封建专制制度是产生这种弊端的温床。相权与皇权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中的一对基本矛盾,是此消彼长的。BC项是丞相专权的因素,但不是根本原因,而A项“多是”说法是错误的,故正确选项为D。
考点:宰相制度的废除
点评:明初丞相权势过重。明初沿袭了元朝的制度,在中央设立中书省,由左右丞相统辖六部,管理全国行政事务。可是宰相制度自秦设立之初,从最初的“无事不领”,到后来的“事有专注”,其权限不断缩小,地位不断下降。可是,相权与皇权的矛盾却一直都存在。尤其在元朝,设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后,立左、右丞相,其权力还是比较大的。因此宰相制度的存在就会导致权势过重,以致皇权不稳,内乱屡生,社会动荡,明太祖朱元璋对丞相的使用一开始就存有戒心。
本题难度:困难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