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近年来,在世界各地建立了数以千计的孔子学院,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在世界各地得到广泛的传播。儒学,在当今世界再次焕发出巨大的生命力。(29分)
材料一:孔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论语》
材料二:伏尔泰(1694-1778年),在他的《哲学辞典》中说,我全神贯注地读孔子的这?些著作,我从中吸取了精华,除了最纯洁的道德之外,我从未在其中发现任何东西,并且没有些许的假充内行式的蒙骗的味道。”,他又说,“在这个地球上曾有过的最幸福的、并且人们最值得尊敬的时代,那就是人们尊从孔子法规的时代。”他宣称,“在道德上欧洲人
应当成为中国人的徒弟”。?
——伏尔泰《哲学辞典》
材料三:儒教中包含的这种共同体意识在韩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当国家的现代化成为主要目标时,全体国民能够形成集团,协力组织,大规模地开展经济建设。……儒教主张人必须与天奋斗,与人奋斗,提倡力争。……正是这种刚健有为的性格、自强不息的精神,韩国才能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处变不惊,从容应对,让经济稳步复兴。
——王淑臣《韩国民族精神中的儒教精蕴》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孔子怎样的财富观?(6分)
(2)伏尔泰为什么会对孔子的思想推崇备至?(15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儒学对韩国民族精神的影响。(8分)
2、判断题 某小组正在讨论研究性学习课题的结题报告,他们提到“亚非会议”、“不结盟运动”、“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等关键词。据此判断,他们的研究课题应该是
A.亚非拉国家的联盟
B.第三世界的崛起
C.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D.两极格局的瓦解
3、判断题 1863年3月7日,《上海新报》上刊登了如下的启事,由此可见

A.近代中国的照相业获得快速发展
B.照相留念已成为百姓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C.通商口岸的生活已发生某些变化
D.上海居民的生活明显带有半殖民地的色彩
4、判断题 在山东曲阜的游玩中,导游在一处名为“杏亭”的景点旁讲解道:“春秋年间,此人在这里大办教育,讲学授课,培养了大批人才。”旅客立刻想到此人的政治主张是(? )
A.“天与人不相胜”
B.“民贵君轻,社稷次之”
C.“为政以德,爱惜民力”
D.“以法治国,中央集权”
5、判断题 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是
A.孟子
B.韩非
C.庄子
D.荀子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