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新中国成立初期有一个农历甲午年。以下史实发生于这一年的是
①一届全国人大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②中国建成第一座原子反应堆
③毛泽东提出“双百”方针
④周恩来率团参加日内瓦会议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史学常识和新中国初期的历史。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这一年是农历甲午年。干支纪年每60年一轮回,所以1954年也是农历甲午年。①④都发生在1954年;②是在1964年;③是1956年。故选D。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为恢复国民经济采取了哪些措施?国民经济恢复情况怎样?(10分)
参考答案:
措施: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稳定物价,统一财经;合理调整工商业;领导人民恢复发展生产。(6分)
恢复情况:到1952年底,国家财政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市场物价稳定;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4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嗣后所有公共机关日用消耗各品,除特种无国货可代用者外,务请专购国货以示提倡。”该文告发布的时间最可能是在
戊戌变法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C.民国初年?D.新中国成立初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从材料中可以提取有效信息“公共机关”、“专购国货”,由此可判断文告反映了政府提倡使用国货的意图。戊戌变法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都没有这方面的要求,排除A、D两项;辛亥革命时期政权尚不稳固,主要任务是反封建,颁布此文告的可 能性不大,排除B项;民国建立,民族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地位提高,政府实行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中华民国政府提倡使用国货的可能性最大。答案为C。
点评:复习本专题注意立足于中国近代社会环境,从19世纪末、一战期间、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等五个阶段进行梳理,概括民族工业发展的阶段特征及成因。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欧洲联合的进程从1951年签订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开始,不断向前发展。推动欧洲走向联合的动力是
①同美国争夺非洲殖民地?②稳定和发展西欧?③同苏联抗衡?④摆脱美国的控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要结合西欧各国与美国的关系及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国际形势进行判断。从欧美关系来看,西欧各国联合起来与美国对抗,但绝不是争夺殖民地。从国际形势来看,美苏争霸的重点在欧洲,欧洲承受着巨大的战争危险要保护自己,必须联合起来,积聚实力。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黄宗羲提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对以上三种观念的理解,其共性是
A.都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B.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C.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轻视
D.都反映社会转型时期的剧变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思想的演变,题目中战国时期的孟子、汉朝时期的董仲舒和明末清初时期的黄宗羲针对君臣提出不同的主张是与当地社会背景相关的,所以A项正确,B不符合孟子C不符合董仲舒D不符合汉朝时期的时代特点。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