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下列有关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①这个过程中最根本的转变是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
②以行政手段配置资源为主,向以市场配置资源为主转变
③以市场配置资源为主,向以行政手段配置资源为主转变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①项正确,经济体制改革主要是建立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其基础性的作用的体制;②项正确,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改变原来的以行政手段配置资源的方式,因此③错误。故选A。
点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变原来以行政手段配置资源的单一的方式,运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我国的改革从农村开始,有农村逐渐的转向城市,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城市化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一个国家和地区城市化的水平,体现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因此,我国把推进城市化进程作为一个发展战略来实施。阅读图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我国汉唐以前城市的分布与近代城市的分布有何显著不同?原因是什么?(6分)
(2)根据图表分析:与工业发达国家比较,我国当代城市发展呈现怎样的特点?(3分)
(3)《工业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示意图》中显示,从B到D工业发达国家只用了不到50年的时间,城市化进程很快,试分析其原因。(4分)
(4)依据《示意图》所展示的城市化发展趋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农村采取了哪些措施有利于城市化发展?(4分)
参考答案:(1)汉唐以前:主要分布于北方。北方是政治中心,也是经济重心所在。
近代:江南及沿海地区城市密集。南宋以后,经济重心南移,南方经济发达;西方列强入侵,通商口岸的开辟;近代工商业兴起。(6分)
(2)城市化水平总体偏低;发展不均衡,西部地区落后于中、东部地区。(3分)
(3)第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社会经济结构的重大变化,以服务为主的第三产业比重大大上升,吸引大量人口流向城市,大大加速了城市化进程。(4分)
(4)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使农村经济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从而促进农村中小城镇的兴起。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4分)
本题解析:本题选取了城市化这一主题,从我国古代、近代、现代三个角度进行考察和设问,题目难度不大,但是学生对于阶段性特征必须掌握的准确才能有的放矢,正确答题。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这有利于
①加快培养内部市场、扩大内部需求②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缩小城乡差距
③实现土地规模经营,提高经济效益④培养农民的市场观念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下表主要反映了1960年的中国

[? ]
A.建成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
B.综合实力大幅上升
C.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D.工业品市场需求量大幅增长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20世纪20年代开始,列宁在苏维埃俄国提出“新经济政策”;毛泽东重视农民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地位并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30年代罗斯福在美国推行“新政”;80年代邓小平在中国提出“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倡导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有这些现象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
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要互相学习借鉴
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
C.这些历史巨人善于化腐朽为神奇
D.实事求是这一人类智慧的意义是世界性的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