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美国学者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这样描述:“17世纪和18世纪初叶,中国对欧洲的影响比欧洲对中国的影响要大得多。”下列史实,不能成为其有力佐证的是:
A.西方封建君主借鉴中国“君权神授”的思想
B.西方近代文官制度重点借鉴了中国科举制度
C.欧洲著名启蒙思想家曾经受中国文化的影响
D.欧洲古典经济学家魁奈受中国重农思想启发
2、判断题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后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决定对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家进行经济援助,但是援助的前提条件是上述国家必须接受该组织为其提供的改革方案。由此推断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是
A.加剧了价值观的冲突
B.扩大繁荣了世界市场
C.加剧了金融危机程度
D.经济主权受到了威胁
3、判断题 “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党历史上最大的冤案是
A.吴晗因《海瑞罢官》遭到批判
B.叶剑英等人的抗争被诬为“二月逆流”
C.刘少奇被打成“叛徒、内奸、工贼”
D.“四人帮”掀起“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16分。)
材料一? “仁者爱人”,“为政以德”?
——孔子
材料二?仲舒复对曰:“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以”。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至论天下之理……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朱熹
材料四?夫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李贽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孔子与董仲舒的思想主张(4分),指出两种主张不同结局并分析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三、四分析朱熹与李贽的观点有何不同(4分)说明了什么问题(2分)?
(3)结合上述材料,谈一下你对儒家思想地位和作用的认识(2分)。
5、判断题 清朝之前,历代地方长官上任所带随从一般都不多,上任后常需一段时间才能顺利开展工作;到清朝时,一个地方官员到新地方上任,往往携带许多深谙日常行政的亲信人员,到任就能全面接手衙门的各项工作。此现象反映出当时(?)
A.中央政府权力下降无力控制地方
B.地方官员穷于应付中央事务
C.基层行政交接运行趋于稳定
D.古代君主专制程度进一步加深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