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当果断的拿破仑把革命事业掌握在自己手里,当他认为自己就是革命(即1794年热月9日后被贪婪的资产阶级所扼杀的那次革命),当他这个‘寡头的’民主(一个法国作家就是这样称呼他的)接二连三地派遣军队袭击德国的时候,‘基督教德意志’社会就最终地被消灭了。对德国来说,拿破仑并不像他的敌人所说的那样是一个专横跋扈的暴君。他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毁人。诚然,他的行动表现出来是暴虐的,但是他的暴虐甚至不及公会的代表们可能表现出来并且实际上已经到处表现出来的一半,不及被他打倒的王公贵族们所惯于表现出来的一半。在法国已完成其任务的恐怖统治,拿破仑以战争的形式把它搬到了其他国家,这种‘恐怖统治’德国是十分需要的。拿破仑摧毁了神圣罗马帝国,并以并小邦为大邦的办法减少了德国的小邦的数目。他把他的法典带到被他征服的国家里,这个法典比历来的法典都优越得多;它在原则上承认平等。”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材料二
当拿破仑建立了法兰西帝国,奴役欧洲许多早巳形成有生命力的民族大国的时候,法兰西的民族战争便成了帝国主义战争,而这种帝国主义战争又反过来引起了反对拿破仑帝国主义的民族解放战争。
——列宁《论尤尼乌斯的小册子》
(1)根据材料一,指出作者对拿破仑入侵德国之举的态度和理由?(5分)
(2)对比材料一,列宁对拿破仑战争的评价与恩格斯有何不同?(2分)根据材料二概括拿破仑战争失败的原因。(2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拿破仑战争性质的认识。(6分)
参考答案:
(1)态度:肯定拿破仑战争。(2分)理由:因为拿破仑战争摧毁了德国的封建旧秩序,传播了革命的思想,有利于德国的统一。(3分)
(2)不同:列宁否定拿破仑战争。(2分)?
失败原因:被奴役的欧洲各国人民的反抗。(2分)
(3)认识:①前期的战争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因为战争是为了捍卫法国大革命的成果。②后期的战争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其目的是为了奴役其他国家。③法国与英国、俄国的战争还具有争霸的性质。英国与法国的战争是为了争夺世界霸权,与俄国的战争是为了争夺欧洲大陆霸权。(各2分,共6分)
本题解析:(1)材料一认为拿破仑是“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毁人。”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打击了德国的封建统治秩序,摧毁了神圣罗马帝国,推动了德国历史的进步,可见作者对拿破仑战争持肯定态度。
(2)材料一马克思、恩格斯对拿破仑战争持肯定态度;材料二中列宁对拿破仑战争持否定态度。材料二认为“当拿破仑建立了法兰西帝国,奴役欧洲许多早巳形成有生命力的民族大国的时候,法兰西的民族战争便成了帝国主义战争。”拿破仑对外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掠夺、奴役欧洲其他国家人民,激起了欧洲国家的强烈反抗。
(3)本题考查对历史问题的评价能力。答题时注意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既要看到拿破仑对外战争的积极作用,又要看到其侵略性和掠夺性。另外法国与英国、俄国的战争还具有争霸的性质;英国与法国的战争是为了争夺世界霸权,与俄国的战争是为了争夺欧洲大陆霸权。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某史书记载:“乔治·华盛顿长期相信‘虽然中国人的形象和外表很有趣,但也是白种人’。华盛顿这一错误观念直到1785年才由一名记者予以纠正。”下列对华盛顿“错误观念”的成因的分析,不恰当的
A.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所致
B.当时美国对欧洲以外的世界了解不多
C.乔治华盛顿未曾到过中国
D.当时欧洲人普遍认为中国人是白种人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乔治·华盛顿、孙中山、甘地都被本国人民尊为“国父”。请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华盛顿、孙中山主要活动列表
华盛顿的主要活动
| 孙中山的主要活动
|
1773年,援助波士顿 1775年,任大陆军总司令 1776年,指挥波士顿、特伦顿等战役 美利坚合众国成立 1781年,约克镇战役胜利 1787年,被推选为制宪会议主席 1789年,就任美国第一任总统 1793年,再次被推选为总统 1796年9月,发表告别辞
| 1894年,创立兴中会 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 1911年底,武昌起义爆发后回国 1912年,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3年,组织发动“二次革命” 1915年,参加护国运动 1917、1920年,发起两次护法运动 1924年,促成国共合作;抱病北上
|
——根据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人教版)整理
(1)人们往往把孙中山比作“中国的华盛顿”。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者历史活动的相似之处。(8分)
材料二 在今天的美国国会大厦里,悬挂着一张巨幅油画,画面上历史伟人济济一堂,那是美国人民的开国大典哪(注:时间是1783年)。油画下面有个小小的说明,上面记载了华盛顿和议长的简短讲话。华盛顿说:“现在,我已经完成了赋予我的使命,我将退出这个伟大的舞台。……在它(大陆会议)的命令之下,我奋战已久。我谨在此交出委任并辞去我的公职。”议长答道:“……你将带着同胞们的祝福退出这个伟大的舞台。但是,你的道德力量……将激励子孙后代。”
——林达夫妇《总统是靠不住的》
(2)材料二中的“公职”是指什么?促使华盛顿辞去这一“公职”的主要因素是什么?(4分)
材料三
?
(3)上面两幅图片反映了甘地的部分奋斗历程,它们所代表的事件分别是 __??、
________________ 。(2分)
材料四 “乃孙黄放弃责任,一让总统,一让留守,博功成身退之虚名,致令政变频乖,扰攘至今,而不能底定,不得谓非一大恨事也。”(但孙中山)“欲挽官僚窃权怙势之积习,准身作则,专为公家谋幸福,不为一己便私图。……手段虽劣,其胸襟气概,固自高出寻常万万也。”
——谭人凤《石叟牌词》(写于“二次革命”失败后)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你对三位伟人的了解,请指出他们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学习?(2分)
参考答案:(1)相似之处: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当选总统;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主持制定资产阶级宪法;主动辞职;维护民主共和制度等。(每点2分,共8分,言之有理即可)
(2)公职:大陆军总司令。(2分)
主要因素:个人的道德力量。(2分)
(3)事件:家庭纺织运动(或土布运功);食盐进军。(2分)
(4)优秀品质:爱国进取、意志坚强、身体力行、不恋官位等。(任意三点给2分)
本题解析:(1)孙中山和华盛顿有着相似之处:二者都是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者,都创立了共和国,都参与制定了宪法性的文件,都是主动辞职等。二者都对各自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和民主观念的发展传播做出了贡献。(2)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答案,华盛顿在美国独立战争之中担任的公职是大陆军总司令。华盛顿对民主政治的信仰和个人的道德力量使他并未留恋权力。(3)从第一副图片中的纺车可以看出这是甘地主导的家庭纺织运动,抵制洋货;第二幅图片是甘地领导的食盐运动,又称为食盐进军。(4)此题为开放性的试题。我们分析这些伟大人物的品质,可以从这些方面进行说明,比如爱国进去,不留恋权力,崇信民主,意志坚强,不屈不挠等。
点评:甘地被称为圣雄,其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对印度的历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构成了印度文化的一部分。华盛顿是美国独立和民主政治的创造者和领导者,不迷恋权位,为美国的历任总统做出了表率;孙中山是中国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一生为了国家的独立与民主,不屈不挠,英勇奋斗,其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统治,创立了民国,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同时也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克伦威尔的主要活动
军事
| 领导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击溃王军;远征爱尔兰、苏格兰
|
政治
| 处死国王,建立共和国;任护国主,实行军事独裁统治;改善法律,有序行政
|
外交
| 颁布《航海条例》;进行英荷战争;与三国签约
|
文化
| 扶持文教;宗教信仰自由
|
经济
| 积极发展工商业
|
?
材料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进步的共和主义者赖德洛指出:“国家本来可能在一个短时期达到人类所向往的幸福境界,然而由于一个人的野心而使所有善良的人的希望破灭了。”
材料三?“在我们的年代,许多人怀着巨大的敬意回忆起克伦威尔,他是一个虔诚的为了国家的自由而奋斗的战士。”
请回答:
(1)材料二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依据材料一中军事、政治方面的哪些史实能够得出这一结论?(4分)
(2)材料一中的哪些史实可以说明材料三的观点?(4分)
(3)材料二、三在对克伦威尔的评价方面存在的共同局限是什么?你认为在评价历史人物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2分)
(4)结合时代背景,你如何认识克伦威尔与资产阶级民主之间的关系?(2分)
参考答案:(1)材料二:认为克伦威尔是野心勃勃的军事独裁者,他破坏了资产阶级的共和制。(2分)依据:克伦威尔任护国主,进行军事独裁统治;远征爱尔兰(2分)
(2)领导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处死国王,建立共和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4分)
(3)片面。(1分)证据要全面;孤证不立;不要武断下结论。(1分,任答一点)
(4)认识:在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特定条件下,个人独裁和资产阶级民主制是相容的;个人独裁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主制度。(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拿破仑曾说:“如果他(指华盛顿)是在法国,处于内部分裂和敌人入侵的情况下,我不相信他会成为他在美国那样的人,他要是那样,那么他不过是一个蠢人,并且只会使巨大的灾难继续下去而已。就我而言,我只能做一个加冕的华盛顿。……只有这样,我才能成功地显示出他那样的节制、无私和智慧。我只能通过全面专政才能合理地达到这个目的。”根据材料,拿破仑认为他只能当一个加冕的华盛顿的主要原因是
[? ]
A.显示自己的节制、无私和智慧
B.要在法国实行全面专政
C.法国面临内部分裂和敌人入侵
D.取得与华盛顿相等的地位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