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南宋时我国出现了一种新的史学体例“纪事本末体”。按本末之为体也,因事命篇,不为常格……文省于纪传,事豁于编年,决断去留,体圆用神……故曰:“神奇化臭腐,而臭腐复化为神奇,本一理耳。”
——摘编自(清)章学诚《文史通义·书教下》
欲“寻求政术”,必须“历览前史”,“历史”不是单纯的“褒贬人物,胪叙事状”,而应“发明社会政治进化衰微之原理”;历史不是“颂古非今”,引导人向后看,而是“鼓舞民气,启导方来”,引导人向前看。
——摘编自《章太炎历史思想杂谈》
材料二 不断冲破教会的束缚,个人主义得到伸扬,在神面前不再像以前谦卑、恭顺,而是强调人是万物之灵长,“天生我材必有用”。这一自信在历史观念上的表现就是,自18世纪以来,历史进步的观点、今胜于昔的思想,逐步深入人心。换言之,西方人开始对过去,甚至对古典时代,采取了一种蔑视的态度。
——王晴佳《中国文明有历史吗—中国史研究在西方的缘起变化及新潮》
材料三 史观是史学研究的范式,是研究历史的一种理论模式,包括革命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和近代化史观等。材料四 我国古典书籍分经史子集四部,其中史部包括各种体裁的历史著作;史部中《史记》《汉书》等以帝王本纪为纲的纪传体史书称为正史,正史以外的各种史书称为诸史。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认为:“总之,就史料的价值而论,正史不如正史以外的诸史;正史以外的诸史,又不如史部以外的群书。”
请回答:(1)据材料一,古代纪事本末体的优点是什么?章太炎作为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他的史学观受到哪些思想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分析18世纪以来历史观念的变化反映了当时什么样的社会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任选材料三中的两种史观,分析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依据材料四,就史料的价值问题,谈谈你对翦伯赞观点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优点:以事件为中心(或以事件为主线,以记事为主),弥补了编年体与纪传体的不足,丰富了史学内容。西方民主平等思想;进化论思想;救亡图存思想。
(2)科学革命的成功(近代自然科学产生);启蒙思想的普及;工业革命的开始。
(3)革命史观: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全球史观:十月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极大地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近代化史观:十月革命改变了俄国历史的发展方向,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模式。?
(4)正史或正史以外的诸史,是有意当成史料而写的,具有主观目的性;相对而言,史部以外的群书,并非有意为了保存某种史料而写的,无意中保留着或反映出的史实,要比较真切。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某外国学者在研究唐代人口时,引李白诗句“邯郸四十万,同日陷长平”,证唐代邯郸人口殷盛。有学者则指出李白用的是战国时秦赵长平之战,秦人胜,坑杀赵兵四十万的典故。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 ]
A.李白以激情与浪漫著称,其诗不足为信
B.李白是唐代著名诗人,意见具有权威性
C.外国学者以诗证史,研究方法令人耳目一新
D.历史研究可以以诗证史,但必须详加考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南海一号”
2007年12月22日“明日之星”少年电视台记者小史跟随“南海一号”水下考古队在中国广东省阳江市南海海域目睹了该沉船的打捞全程,并得到了相关采访信息:
信息一:据水下考古队介绍,“南海一号”是一艘南宋初期的古沉船,它的出水对研究中国古代尤其是宋代相关历史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信息二:据初步推算,“南海一号”整船长30.4米、宽9.8米,船身(不算桅杆)高约4米,排水量估计可达600吨,载重近800吨。
信息三:据介绍,“南海一号”出水的(部分)文物包括金、银、铜、铁、瓷类文物4000余件,多数都是十分罕见甚至绝无仅有的文物珍品。金器包括金手镯、金腰带、金戒指等黄金首饰,它们比较统一的特点是粗大,如鎏金腰带长1.7米,鎏金手镯口径大过饭碗,粗过大拇指,足足四两不止。铜钱数量达上万枚,还有不少银锭,其中年代最古老的是汉代的五铢钱,年代最晚的是绍兴元宝。出水文物尤以瓷器为主,包括福建德化窑、浙江龙泉窑、江西景德镇窑及龙泉窑等的高质量精品,还出水了许多棱角分明的酒壶和有着喇叭口的大瓷碗,具有浓郁的阿拉伯风情。
采访完毕后,小史将为电视台作一个关于“南海一号”的专题节目。请你与小史一起根据相关采访信息和历史记载,对下列几个问题作出合理的解释,为节目的顺利播出作准备。
(1)判断“‘南海一号’是南宋初期古沉船”的最直接依据是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说“‘南海一号’的出水对研究中国古代尤其是宋代相关历史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请根据以卜信息和历史记载加以具体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考古专家根据该沉船的船头指向及物品判断,该船应该是在“出航”时沉没的。请你和小史一起以一名史学工作者的身份推测一下该船的去向,并为本期节目写一句结束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在已发现的铜钱和银锭中,年代最晚的是绍兴元宝。绍兴是宋高宗的年号。
(2)因为“南海一号”及其文物的出水为中国占代特别是宋代相关历史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实物史料,这些史料是研究的直接证据和第一手资料。首先,古船的规模、载重量、排水量等证实了史书记载宋代造船业发达的情况;其次,大量的瓷器,特别是景德镇等窑系的瓷器,证实了宋代制瓷业的发达和名窑的地位;再次,从出水的大口径鎏金腰带可以推测,佩戴这些饰品的人应该是体格粗壮、身材高大的“异域人”,“具有浓郁阿拉伯风情”的“酒壶”“大瓷碗”也佐证了这些物品非宋朝人所用,应该是销往海外的物品,佐证了宋朝政府重视并鼓励海外贸易的政策。同时,“南海一号”的沉船地点,正位于“海上丝绸之路”之上,这也证实了这条商路的存在。此外,这次水下考古也为中国占代造船史、钱币史、陶瓷史及复原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研究提供难得的实物资料,也佐证了史学界关于两宋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说法。
(3)根据沉船特征,基本可以判断,该船正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航线出航,其目的地可能是经日本、高丽、东南亚到印度;也完全有可能经波斯、阿拉伯远航东北非洲。我们期待着新的文物或文献资料的发现,期待着“南海一号”的研究会有新的成果。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2010年9月29日,“辛亥首义、武汉文化周”在台北圆山饭店举行开幕式,为庆祝明年辛亥革命100周年拉开序幕。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致词时,建议台湾同胞届时前去见证“民国肇建开第一枪的地方”。湖北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杨松指出,1911年爆发的武昌革命,结束了2000年帝制,开启民主共和的新纪元,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具划时代意义的大事,也是两岸人民共享的文化遗产。以上涉及的史学观是:
①民族史观②文明史观③近代化史观④整体史观
[?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史料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直接史料(亦称原始材料),二是间接史料。凡是未经中间人手修改或转写的,是直接史料;凡是已经中间人修改或转写的是间接史料。下列属于间接史料的是:
[? ]
A、毛公鼎铭文
B、皇帝诏书
C、《史记》
D、毛泽东亲笔书信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