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有人写诗抨击19世纪后期清政府停战求和的政策,诗中写道:“电飞宰相和戎惯,雷厉班师撤战回。不使黄龙成痛饮,古今一辙使人哀。”这次战争是指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中法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主要表现为
A.主权遭到破坏
B.资源被掠夺
C.自然经济解体
D.资本主义经济产生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假如你生活在1859年的中国,下列社会现象你可能观察到的有
①俄国公使在北京游历
②美军军舰在汉口江面游弋
③法国传教士在广西传教
④清政府准许华工出国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马克思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不要花费一文钱、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其主要原因是
A.俄国资本主义比任何参战国更强大
B.俄国侵略成性,比其他列强军事力量更强大
C.进行外交讹诈,趁火打劫
D.由于俄侵略过中国,清惧怕它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林则徐在给道光皇帝的奏稿中提出:“迨(等到)流毒于天下……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白银)果皆散在内地,何妨损上益下,藏富于民;无如(无奈)漏向外洋,岂宜籍寇资盗,不亟(急迫)为计?”在这里,林则徐强调鸦片泛滥的危害有
① 损害身体,削弱军队战斗力?②国库空虚,无饷银供给军队
③藏富于民,但损害国家利益?④白银外流,为列强增加财源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以福建历史名人的奏稿文字入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地主阶级抵抗派 的思想。本题命制较好体现地方史特色,这也是福建自主命题三年来的亮点之一。从关键句 “无如(无奈)漏向外洋,岂宜籍寇资盗,不亟(急迫)为计?”可见林则徐清楚表明,中 国的财富,宁可“损上益下”也不可“漏向外洋”为侵略者提供资金,这更是当务之急,因此④正确。①②两项从材料侧面反映了问题,也是属于鸦片带来的危害;藏富于民,但损害国家利益与材料中的,“何妨损上而益下”相违背,排除③;故选D项。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鸦片走私的危害。
本题难度:简单